「不買商品就懷疑你是投資客」?購屋族控銀行強迫搭售 內行揭:利率根本不是重點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台北報導】
「現在申請房貸,沒有買商品就別想談低利率?」近日有購屋族在論壇爆料,多家銀行房貸業務幾乎口徑一致:想要比較好看的利率,就得買房貸壽險等金融商品,甚至有人被嗆:「不買我們就懷疑你是投資客。」貼文一出,引爆房市族群怒火,直喊:「這根本灰色勒索!」
其實,這背後牽動的不只是銀行業績壓力,更反映出台灣房市長期高度依賴金融槓桿的結構性問題,當房價高到買房變成「先求過件」的生死關卡,銀行自然成為權力最大的Gatekeeper(門神)。
辦房貸還要被威脅?購屋族怒:優惠利率是「買」來的
這名網友表示,他向不同銀行詢問房貸方案,卻一直被要求購買房貸壽險、基金、信用卡、定存等「綁一條龍」商品,業務員甚至不遮掩,直接說:
「沒買商品,我們很難幫你爭取到利率。」「如果你不願意買,我們就會懷疑你是投資客。」
原本以為只有個案,沒想到留言串一看,滿滿都是苦主,有人為了拿到 0.05% 的利率優惠被迫買年繳 6 萬保單,也有人因為拒買商品,銀行直接拖件兩個月「放到自然死亡」。
銀行為何這麼敢?內行揭:因為買房的人沒有選擇
銀行前線員工坦言,房貸業務已不如以往好賺,央行升息讓銀行成本提高,利差縮水,業務績效來源逐漸從「放款」轉為「銷售金融商品」。
「房貸只是誘餌,業績靠保單、基金、信用卡。」銀行員私下說,而房貸客戶剛好是最容易推銷的族群,因為:
急著買房,怕審核卡關,不敢得罪銀行....也因此變成最容易被「半強迫搭售」的一群。
金管會明文禁止搭售,卻為什麼無效?
其實金管會早在 2012 年就明訂:銀行不得強制搭售房貸壽險。
但市場上仍充斥「暗示式搭售」
不是明說,但利率、過件速度、能不能談條件,全都悄悄綁在「買商品」的互動裡。
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近年的統計顯示,房貸相關申訴案件中,有高比例都與「搭售」有關。
銀行法令要求透明,但在高房價市場上,銀行握有評分權、決定權,消費者依舊弱勢。
這不是房貸問題,是房地產問題:房價越高,銀行越大尾
房市專家指出,台灣的高房價結構讓銀行成為最大受益者:
房價越高 → 貸款越高
貸款越高 → 利息越多
想貸款 → 銀行就有議價權
銀行議價權越大 → 搭售商品越猖獗
換句話說,只要房價持續高漲,銀行的主導地位就不會動搖,「搭售文化」也永遠不會消失。
甚至有房仲直言:
「在台灣買房就是進入銀行的遊戲規則,你不想玩,也只能被淘汰。」
自保之道:買房不是當盤子,拒絕不合理條件
房貸專家建議,購屋族至少做好三件事:
第一,多比三家銀行以上,看誰最不靠北。保單獨立買,不從銀行買,價差可能差一倍以上。
第二,銀行沒有權力因為「沒買商品」就懷疑你是投資客。
第三,若確實遇到明顯搭售,可直接向:
金管會:02-8968-9665銀行公會:02-8596-2345提出申訴。
當買房變成「闖關遊戲」,真正的問題不是利率,而是制度
房價逼人、利率攀升、搭售橫行,對買房的人來說,最無奈的不是房價高,而是整個系統早已默許銀行在「審核」外,多收一層「進場費」。想靠制度保護消費者?不如先讓房市冷卻、銀行競爭正常化。在那之前,購屋族只能學會自保,不被恐嚇、不被話術牽著走。畢竟,買房可能是你一生最大的負擔,但對銀行來說,只是其中一筆業績。懂得拒絕,才是真的在保護自己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