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東魯空族精算30年財富軌跡 租房投資竟比買房多賺4427萬?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「租房比較划算,還是買房才是王道?」一位34歲屏東網友在論壇發表「人生財富模擬報告」,用Excel細算30年後兩種生活模式的資產差距,結果讓所有人跌破眼鏡。這位自稱「魯空」的網友發現,如果堅持租房並持續投資,30年後資產竟比買房多出4427萬,這份神分析在網路引爆熱烈討論。
這位住在屏東鄉下的網友分享了他的財務規劃,目前年薪80萬,資產300萬全數投入股市,租套房自住,明確表示「不婚不生快樂一生」。他將開銷分為三大塊:每年基本生活開銷25萬、娛樂旅行10萬、房租10萬,扣除後每月還有3萬元可投資。若以年化報酬率8%計算,30年後資產將累積到7244萬,但名下沒有任何房產。
如果選擇買房,他打算賣掉所有股票,拿出200萬當頭期款、100萬裝潢,貸款600萬(利率2.5%、30年期),每年房貸支出約28.4萬。如此一來,年薪扣除生活開銷與房貸後,每月僅剩2萬元可投資,且股市本金從零開始。30年後資產累積至2817萬,加上已還清貸款的房子(假設以通膨3%計算,房屋價值增至1941萬),總資產約4758萬。
兩相比較,租房策略比買房多出2486萬流動資產。
網友更點出關鍵:若退休後想搬去東部,屏東鄉下的房子能否順利脫手還是未知數,尤其人口持續往都市集中,偏鄉房產可能面臨「有行無市」的困境。
這篇貼文引發兩派論戰。支持買房者認為,擁有自己的房子能帶來安定感,且台灣房產長期仍具保值功能;支持租房者則強調,與其把資金凍結在房產,不如投入報酬率更高的金融商品。
房產專家分析,這種計算確實反映部分現實,但忽略了幾個重要變數。
首先,房租並非固定不變,隨通膨可能逐年調漲;其次,股市報酬率8%雖是長期可能達到的數字,但波動風險未納入考量。此外,偏鄉房產雖有流通性疑慮,但若位於特定發展潛力區,仍可能有增值空間。
這場「租屋VS買房」難題,在這位屏東網友的精算下有了新視角。
與其盲目跟隨「有土斯有財」的傳統觀念,不如根據自身生活規劃做出最適合的選擇。無論是當個快樂租屋族,還是成為有殼蝸牛,關鍵都在於完整的財務規劃與紀律執行。畢竟,人生最大的財富自由,不是擁有多少資產,而是能過上真正想要的生活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