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加速推動社宅建設 打造智慧宜居城市
高雄市政府積極落實居住正義政策,截至2025年6月,全市社會住宅規劃戶數已達29,826戶,距離中央與地方共同設定的3.5萬戶目標達成率達85%。其中,2026年將有大寮、岡山等地新建社宅陸續完工,預計可再提供1,018戶優質居住空間。
多元開發模式並進
高雄市社會住宅來源主要包含三種模式:市府自建、與國家住都中心合作興建,以及既有國宅改建。都發局局長吳文彥特別指出,「亞灣智慧公宅二期」是當前最具代表性的開發案。該案採公辦都更方式推動,總投資金額達112億元,預計提供658戶住宅單位,與一期634戶共同形成1,292戶的智慧生活社區。
智慧科技融入居住環境
亞灣智慧公宅特別導入5G AIoT技術應用,規劃AI健康中心、智能健身空間、廚藝教室與兒童圖書區等多元設施,並申請綠建築、智慧建築、低碳建築等多項認證,打造結合產業發展與優質生活的現代化居住環境。
多點開發進度一覽
高雄市目前同步推動多個社宅建案:
大鵬九村社宅(634戶):預計2026年完工
大寮社宅一期(384戶):預計2026年完工
三民新都及左營大中公辦都更案(共201戶):預計2029-2032年完工
近期完工的左營區崇實安居(859戶)已開放申請,截至7月8日止已收到超過1,000件申請案,顯示社會需求相當踴躍。
配套措施完善居住保障
除興建社宅外,高雄市配合中央300億租金補貼專案,並加碼推出育兒補貼、增額租金補助、社宅租金優惠及首購貸款利息補貼等多項措施。同時推動「社會住宅包租代管」計畫,有效活化空餘屋資源,全方位減輕青年與弱勢家庭的居住負擔。
未來展望與挑戰
雖然規劃戶數已達目標85%,但實際完工及興建中的社宅約1.5萬戶,要達成最終3.5萬戶目標仍需持續努力。市府表示將持續與中央密切合作,加速推動各項社宅建案,逐步實現高雄市的居住正義願景。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