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等25年終於開工!吳興街二期整宅都更動土 北市府3度出手、砸3,500萬助闖關
【M傳媒房產中心/綜合報導】
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二期整宅都更案,居民真的等到心都涼了又熱、熱了又涼。從 90 年代一路卡了 25 年,期間換過住戶、換過時代,計畫拖到連里民都開玩笑「等到孫子都長大了」。但就在 11 月 12 日上午,更新會終於舉行動土典禮,象徵這個多年來的「都市傳說級」都更案正式啟動重建,現場不少住戶直呼「終於等到了!」
這個案子會拖這麼久,原因其實很現實:沒錢、沒共識、沒進度。更新會在 93 年完成首次都更計畫核定,但之後歷經 96 年、104 年兩次變更,加上住戶進出複雜,光是意願整合就難上加難。真正的突破點發生在 99 年,當時北市府考量自己也是公地主,乾脆直接投入逾 3,500 萬元當更新會的「第一桶金」,才讓整個計畫重新動起來。
不過,進入實質審議階段仍一路挑戰。109 年雖然完成計畫核定,但現場還是有 5 戶 6 人堅持不同意,讓案子再度卡關。更新會先後辦了 4 次協調會,仍無法完全解決,只能求助市府。113 年,北市府介入召開 3 次公辦協調會,協助釐清權屬、法律爭議與重建配比問題,最終在 114 年 7 月 28 日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達成共識。更新會也在 9 月 4 日正式申請撤案,意味著代拆協調完成,施工終於能排上檯面。
北市都更處長詹育齊表示,吳興街案從提供資金、協助計畫審議,到處理未同意戶,市府幾乎全程陪跑。他坦言,整宅更新之所以難,是因為「住戶換了又換,資料多半是舊的,連意願也要一戶一戶重新確認」,整合成本比一般社區更高。此次能順利動土,是所有人願意退一步的成果,也展現都更案最需要的精神:溝通、耐心、與「真的想改善生活」。
北市府指出,全市共有 19 處整建住宅需要重建,都是老問題、難題,但也是市府這幾年最想突破的政策目標之一。從水源二三期、南機場單元三,到斯文里二期成功招商、完成簽約,近年已有多處陸續啟動;信維整宅與南機場其他單元也進入模擬選配或公辦程序,重建腳步加速明顯。
吳興街二期整宅從卡 25 年到終於開工,再度提醒大家:
都更從來不是一紙計畫,而是一場漫長、繁瑣,但能徹底翻轉居住品質的社會工程。隨著台北正式邁入「大都更時代」,北市府強調會持續協助整宅加速重建,讓更多住戶不再苦等數十年,而是真的能「搬回更好的家」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