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合一稅十年首見衰退 新竹跌最慘、新北逆勢成長奪冠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2025年的房市,真的「冷到骨子裡」。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,全台前十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僅432.9億元,年減幅高達23.5%,恐創下制度上路十年來首度衰退紀錄。這項數字清楚反映出房市交易量暴跌、屋主轉售獲利縮水的現況,也揭示投資客退場後市場結構的劇烈轉變。
尤其過去幾年房價飆漲的熱區,新竹縣與新竹市,如今卻成了重災區。新竹縣房地合一稅年減幅高達57%、新竹市則減少47%,雙雙名列全台前三。相較之下,剛需族群撐盤的新北市則逆勢成長,以117.3億元稅收登上全台冠軍,取代台中市多年來的龍頭地位,也成為唯一仍呈正成長的縣市。
房地合一稅的變化,其實正是市場溫度計。根據財政部資料,去年房地合一稅每月平均進帳超過60億元,今年卻一路滑落至40多億元,10月僅43.5億元,連續三個月下滑。主因不外乎三點,投資客退場、交易量大縮、獲利空間變小。房市投資買氣明顯降溫,屋主持有期拉長,短期套利機會幾乎絕跡。
房產達人 張惠山 分析,這波房市降溫的主因仍來自央行信用管制的餘波未了,加上升息環境持續,買氣被大幅壓抑。不過雙北市因為人口集中、通勤剛需穩定,再加上基期本來就高,這一輪房價修正幅度反而有限,新北市各大重劃區如林口、新店央北、淡海等仍維持一定交易量,支撐整體稅收不墜。
張惠山指出,如果屋主是在2016到2020年間較早期進場,經歷這幾年房市大漲行情,轉售時仍能保有不錯的獲利空間,這也是新北市能成為全台唯一稅收正成長縣市的原因之一。相對的,新竹地區過去仰賴竹科工程師與高資產族群支撐市場,但這群人對景氣變化最敏感,一旦股市震盪、科技景氣轉弱,購屋與換屋需求立即縮手,使當地房市交易冷卻速度更快。
張惠山說明,房地合一稅減收,其實也反映出「投機退場、自住當道」的新趨勢。隨著政府打炒房政策連番上路,包括平均地權條例修法、貸款成數限制、新青安貸款管控等措施,短期炒作幾乎被全面封鎖。現在市場剩下的,多半是自住與首購需求,但這部分族群購屋頻率低、換屋週期長,短期內難以支撐高額稅收。若房市冷卻持續,明年房地合一稅收恐怕還會下探。雖然對政府財政是一大考驗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也象徵市場逐漸回歸理性。
張惠山 過去幾年台灣房市「漲到天邊」,如今進入修正期。
房地合一稅收入減少,並非壞事,而是市場健康回歸的信號。投資客淡出、剛需回歸,房價或許不再狂飆,卻也讓自住族有喘息空間。未來的房市不再是投機舞台,而是回到居住本質。房子成為安穩生活的起點。
張惠山(山哥來了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00128101607
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官網
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粉專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iunyang591
日盈不動產社會住宅包租代管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