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年游泳池變身465戶社宅!平鎮居民吵翻:要游泳還是住屋?
桃園平鎮區一座見證城市發展史的老游泳池,即將迎來驚人轉型!已經閒置兩年的平鎮游泳池,因設施老舊、修繕成本過高,在市長張善政一聲令下,確定將改建為複合式社會住宅。這個佔地近1公頃的黃金地段,未來不僅要容納465戶住宅,還得兼顧居民運動需求,引發地方正反論戰。
走進這座1990年啟用的游泳池,斑駁的牆面與龜裂的50公尺泳道,訴說著當年的風光與如今的沒落。體育局坦言,光是修復破損的防水層和球場設施,初估就要砸下上億元,加上後續營運成本,去年嘗試BOT招商卻連一家廠商都吸引不來。這種困境,正是全台老舊運動設施的縮影。
「與其讓它繼續當蚊子館,不如重生為多功能生活圈。」都發局透露的新藍圖令人眼睛一亮: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萬坪,將保留部分室內外運動空間,新增桌球場、舞蹈教室等設施,還規劃數百個停車位解決周邊亂象。最關鍵的是,465戶社會住宅中,會優先保留一定比例給在地青年與弱勢家庭。
但地方意見卻出現激烈交鋒。專程到場的立委呂玉玲支持轉型,強調「南勢地區已有中大游泳池,這裡改建社宅更能滿足多元需求」;卻有游泳教練激動反駁:「中大泳池離這裡3公里,對老人小孩根本不方便!」更有人質疑,從規劃到完工要等到2031年,緩不濟急。
房產專家則點出更深層意義:「這代表社宅政策進入2.0時代。」過往社宅多選在重劃區素地,這次卻挑戰「都會區既有設施轉型」,既要解決居住問題,又要兼顧原有公益功能。這種創新模式若成功,可能成為各縣市解套老舊場館的範本。
市府強調,新設計將保留30%運動空間,並導入「以住養館」概念——用住宅租金補貼運動設施營運。但居民更關心的是:未來收費是否親民?設備能否真正升級?這些疑問,都將在接下來的地方說明會中見真章。
你的選擇是?
支持改建社宅活化土地
堅持原址重建游泳池
#社宅新思維 #蚊子館重生記 #平鎮人的十字路口
<< 關鍵時程 >>
• 2024年:啟動規劃設計
• 2026年:工程發包動工
• 2031年:預計完工入住
<< 新舊功能對照 >>
原設施:50m泳池+2網球場+1籃球場
新規劃:465戶社宅+綜合球場+舞蹈教室+停車場 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