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  1. 首頁
  2. M-News
  3. M-news

桃園龍壽市地重劃啟動:都市更新的新里程碑與在地挑戰

桃園龍壽市地重劃啟動:都市更新的新里程碑與在地挑戰
M-news 桃園龍壽市地重劃啟動:都市更新的新里程碑與在地挑戰 桃園市政府推動的第46期龍壽市地重劃案,於今年4月30日獲內政部審查通過,這項橫跨桃園、八德及蘆竹三區的大型開發案,不僅是桃園目前面積最...

桃園龍壽市地重劃啟動:都市更新的新里程碑與在地挑戰

桃園市政府推動的第46期龍壽市地重劃案,於今年430日獲內政部審查通過,這項橫跨桃園、八德及蘆竹三區的大型開發案,不僅是桃園目前面積最大(11.77公頃)的公保地解編重劃案,更展現了地方政府處理複雜都市問題的決心。這項計畫預計將在2029年底完成土地點交,其成敗將深刻影響桃園北區的都市發展格局。

 

都市縫合的關鍵工程

龍壽重劃區的特殊性在於其橫跨臺1線縱貫公路南北兩側,如同為被主要幹道割裂的都市肌理進行「縫合手術」。區內包含龍安國小南側閒置多年的體育場用地等公共設施保留地,透過重劃將無償取得4.77公頃公共設施用地,包括公園、停車場等民生急需空間,同時釋出7公頃建築用地。這種「以地換地」的模式,既解決公設保留地長期未開闢的沉痾,又能活化土地使用,可謂一舉多得。

 

技術與人文的雙重挑戰

地政局長蔡金鐘坦言,本案面臨多重困難:首先,25個分散坵塊的整合需要高度精確的規劃技術;其次,涉及埔心溪排水系統的治理工程,必須同步調整水路配置;最敏感的是區內墳墓遷葬問題,需要細緻的溝通協調。值得肯定的是,市府已取得過半地主同意,展現初步共識。但接下來的都市計畫審議(預計6-12個月)才是真正考驗,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將是關鍵。

 

區域發展的連鎖效應

從宏觀角度看,此案將產生三重效應:

交通升級:配合臺1線改善計畫,可紓解桃園北區長期交通瓶頸

生活圈重整:串聯桃園、八德、蘆竹三區交界地帶,形成新興生活圈

房市板塊挪移:7公頃建地釋出後,可能改變桃園北區房市供需結構

 

公民參與

儘管程序已進入都市計畫報核階段,但仍有諸多議題需要公眾討論:

遷葬作業的文化保存考量

公園綠地的具體設計規劃

社會住宅的配地比例

周邊交通配套措施

 

市府雖提供重劃科專人諮詢,但建議應建立更積極的公民參與機制,例如舉辦工作坊讓居民實質參與公共設施設計,或設置進度透明化查詢系統。

 

這項為期五年的重大建設,將是觀察桃園都市治理能力的指標案例。它不僅考驗政府的執行力,更檢驗著我們能否在發展與保存、效率與公平之間找到平衡點。對於關心桃園未來發展的市民而言,現在正是參與討論的關鍵時刻。圖/google map

Message Board
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