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用身家買預售屋只有一本契約?專家教你確認三圖保買房安康」
買預售屋就像在網購還沒上市的新品,只能看著設計圖想像未來家的模樣。這種「看圖買房」的消費模式,讓不少首購族既期待又怕受傷害—要是蓋出來跟圖面差太多怎麼辦?
真實案例:圖面與現實的落差
網友阿傑去年買下某建案,銷售時提供的平面圖顯示主臥衛浴有對外窗,交屋後卻發現窗戶正對天井,採光效果大打折扣。更扯的是,建商竟回覆:「平面圖比例僅供參考!…..
預售屋必看3大圖面
平面配置圖:
確認「尺寸標註」是否齊全,別被「示意圖」三個字唬弄
用比例尺換算實際空間(例如圖上1公分=實際60公分)
重點檢查:樑柱位置、管道間是否影響家具擺設
立面圖與剖面圖:
看窗戶開孔高度(避免床頭對窗問題)
確認樓地板厚度(影響室內淨高)
檢查陽台標示(如果有違規二次施工恐被檢舉)
設備圖說:
插座開關數量與位置(廚房至少要有4組獨立迴路)
冷氣排水孔預留位置(避免裝潢時得明管施工)
電器箱配置(網路線、總開關是否在理想操作區域)
契約裡的細節
預售屋契約常玩「文字遊戲」,要特別注意:
僅供示意:有些建商會寫「圖面比例非實際尺寸」,這種行為不符法令規範
建材設備:磁磚品牌、衛浴等級是否寫明「或同級品」這種模糊字眼
誤差容許:預售屋定型化契約規範誤差超過3%買方可選擇解約
看看過來人怎麼說
把圖面變契約附件:要求建商在契約後附上「簽章版設計圖」,並加註「實際施作應與本圖一致」
找設計師當顧問:花點小錢請專業人士解讀圖面,揪出「廚房動線卡冰箱」、「衣櫃深度不足」等問題
萬一建商不給圖怎麼辦?
引用《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規範》:「賣方應提供完整建案規劃資料」
如果簽約後建商還是不提供,可向縣市政府地政局/消保官檢舉
給預售屋買家的真心話
買預售屋就像參加一場信任遊戲,你的武器就是「把想像化為具體」。下次代銷說「這個之後都能調整啦」,記得微笑回他:「那我們把這句加進契約好不好?」畢竟白紙黑字才是消費者最佳防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