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市大坪數住宅陷困境 高總價與貸款限制衝擊買氣
市場動能降溫 台北房市產品結構大洗牌,台北市地政局最新公布的今年第一季住宅市場數據顯示,房市動能明顯降溫,價格呈現微幅修正。其中,大坪數住宅交易量尤其低迷,4房以上產品僅佔總交易量的2.47%,單季僅成交26件,成為市場上最冷門的房型。專家分析,除了人口結構改變外,高總價帶來的貸款限制、持有成本增加等因素,更讓買方對大坪數產品卻步。
台北市第一季住宅交易仍以2至3房為主流,合計佔比超過8成,其中2房佔43.43%,3房佔37.05%。在坪數分布上,21至50坪的產品最受青睞,合計佔比達64.95%,顯示中坪數住宅仍是市場主力。反觀51坪以上的大坪數物件,交易佔比僅19.62%,略高於20坪以下小宅的15.43%,反映出台北市購屋偏好明顯朝向中小型單位集中。
大坪數住宅交易冷清,與高總價衍生的財務壓力密切相關
台北市預售屋第一季均價已達每坪122.24萬元,購買50坪以上產品,總價極易突破7000萬元的豪宅門檻。而央行去年第三季加碼信用管制,將台北市7000萬元以上住宅的貸款成數降至3成,且取消寬限期,意味買方需準備高達7成的自備款,大幅墊高購屋門檻。
此外,大坪數住宅還面臨持有稅負較重、轉售流動性低、租金投報率不佳等問題。在當前房市觀望氛圍濃厚的情況下,即便是有換屋需求的買方,也傾向選擇總價較低的中坪數產品,避免資金過度集中於不動產。
市場趨勢也反映在建商推案策略上
近年台北市新建案已少見50坪以上規劃,連過去專攻豪宅市場的建商也紛紛縮小坪數,降低總價以吸引買氣。這種「減坪不減價」的作法,雖維持單價水準,卻能有效控制總價帶,避免觸及豪宅貸款限制,顯示開發商對市場敏感度極高。
台北市高房價環境下,大坪數住宅正面臨多重挑戰
除了基本市場供需因素外,政策面的貸款限制無疑是壓抑買氣的關鍵之一。在可預見的未來,若房價未能明顯修正,或政策限制持續,大坪數產品恐將持續邊緣化,成為市場上最艱困的銷售標的。購屋族在選擇物件時,也需更審慎評估自身財務能力與未來轉手可能性,避免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