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售屋貸款政策突變!「首購族」遭銀行翻盤,如何避免交屋前資金斷鏈?
「去年買預售屋時,代銷保證116年底對保、117年初交屋,現在卻突然提前一年,連銀行貸款規則也大翻盤!」這恐怕是許多預售屋買家的共同噩夢。原本鎖定壽險的首購貸款,如今卻因銀行突然調整認列標準,導致薪轉、存款證明全失效,僅認「扣憑與綜所稅」,讓43歲的單身首購族陷入資金危機。這究竟是銀行政策收緊,還是市場風險控管升級?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數,購屋者該如何自救?
首先,必須釐清的是,銀行調整貸款審核標準並非個案,而是反映當前金融環境的三大趨勢:
1. 央行限貸政策影響:2025年央行持續緊縮房貸,尤其針對非固定薪資者(如業務收入)審核更嚴,銀行傾向只認列「穩定稅務證明」(扣憑、綜所稅),以降低放款風險。
2. 預售屋交屋潮壓力:2025年全台預計有逾10萬戶交屋,銀行面臨「房貸排隊潮」,為避免資金卡關,部分金融機構(如壽險)提前收緊審核,甚至調整對保時程。
3. 銀行風險偏好改變:相較於薪轉或存款,扣憑與綜所稅被視為更「不可篡改」的財力證明,尤其對自營商、業務等非固定薪族群,銀行認定更保守。
您的狀況—壽險公司突然不認薪轉與存款,僅接受扣憑及綜所稅,甚至業務收入即使有扣憑也不認列,這確實對首購族極不友善。
實務解套方式:
轉向其他銀行或信用合作社:公股銀行(如台銀、土銀)或部分民營銀行(如永豐、中信)對首購族條件較寬鬆,可能仍認列薪轉與存款。
增提擔保品或共同借款人:若個人財力被低估,可考慮提供其他資產(如定存、保單)或增加信用良好的共同借款人,提高核貸機會。
爭取建商協助:部分建商會與特定銀行合作「整批分戶貸款」,利率雖可能較高,但成數較穩,尤其適合交屋時程提前的買家。
預售屋對保提前一年,可能與建商資金調度有關,但買方權益不該因此受損。
建議立即採取以下行動:
1. 重新評估財務缺口:計算若富邦核貸成數不足,需補足的自備款差額。
2. 同步申請2~3家銀行:避免單押富邦,分散風險。
3. 檢視預售合約條款:若因貸款問題導致無法履約,可主張「不可歸責於買方」解約,避免沒收已付款項。
買房本該是人生里程碑,卻因政策與銀行的「規則變動」成了壓力測試
但請記住:銀行挑客戶,客戶也能挑銀行。與其被動接受富邦的緊縮政策,不如主動出擊,善用首購優勢、擴展貸款選項,甚至透過建商協商爭取緩衝。才能確保夢想中的家不會因一紙核貸通知而幻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