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房產「高齡化」危機!44%屋主逾65歲 都更牛步陷惡性循環
最新統計數據揭露令人憂心的都市發展警訊:台北市竟有近45%的房屋持有者年齡超過65歲,這個數字不僅高居全台之冠,更遠超過65歲以上人口佔比。財政部稅務資料顯示,全台約有三分之一的不動產掌握在銀髮族手中,這種「人屋雙老」現象在台北市尤其嚴重,不僅凸顯嚴重的世代財富分配不均,更為都市更新埋下隱憂。
台北房市「銀髮化」加劇 都更整合難度攀升
深入分析這項數據,我們發現台北市高齡屋主比例(44.6%)與高齡地主比例(41%)雙雙領先全國,台南市則以33.8%的地主高齡化比例緊追在後。這種現象背後反映的是戰後嬰兒潮世代累積的財富優勢,以及當代年輕人面對高房價的無力感。許多台北長輩早年購入的房產如今價值翻漲數倍,卻因稅制考量與情感因素遲未進行資產規劃,導致「資產凍結」效應。
台北市住宅平均屋齡已達38年,高齡屋主比例與老舊建築數量形成惡性循環。都更業者坦言,高齡屋主對於繁瑣的重建程序普遍卻步,加上搬遷適應等實際考量,使得整合難度大幅提升。一位不願具名的建商透露:「我們經常遇到80多歲的屋主,子女都在國外,對都更完全沒概念,案子一拖就是好幾年。」
政策失靈加劇危機 專家籲建立「銀髮友善都更」機制
面對這項結構性問題,現行政策顯然力有未逮。現況是:高房價讓年輕世代難以接手市區房產,高齡屋主又因稅負(如房地合一稅、遺產稅)與情感因素延後資產移轉,導致台北市陷入「有價無市」的僵局。房產專家分析:「許多長輩的房產市值驚人,但子女無力負擔相關稅負,結果就是這些資產既無法活化,也難以傳承。」
都市再生關鍵時刻 需要跨世代對話
台北正面臨都市發展的關鍵轉折點。若不盡快解決「人屋雙老」的結構性問題,未來十年我們將看到更多老舊社區凋零、市容衰敗,以及複雜的繼承糾紛。建議政府應將「高齡友善都更」列為優先政策,透過制度創新促進資產流動,讓台北都市再生能兼顧世代公平與居住品質,為城市注入新的生命力。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