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侶買房更甜蜜!專家,分手擂台大挑戰
最近在買房知識家臉書社團看到一位網友焦急發問:「和女友一起買房登記共同持有,結果銀行說要查兩個人的聯徵!這樣會影響我們以後的貸款額度嗎?」這個問題引發討論,原來許多情侶、朋友共同購屋時,都忽略了「共同持有」背後的重大影響...
真實案例:浪漫買房變惡夢的開端
小陳和交往5年的女友決定共同買房,兩人各出一半頭期款,房子也登記為共同持有。沒想到申請房貸時才發現:
銀行查兩人聯徵:女友學生時代的信用卡遲繳紀錄,導致利率被加碼
分手後無法脫產:後來感情生變,女友堅持不賣房,小陳被迫繼續背負貸款
再購屋困難:因已有共同貸款紀錄,小陳想另買小屋只能貸5成無法享受優惠利率
共同持有房產的三大隱藏成本
1. 信用連動陷阱
只要房子登記兩人名字,銀行會查詢雙方聯徵報告。即使說好「貸款主要由一方負擔」,只要另一方有:
信用卡循環利息、學貸遲繳紀錄、短期頻繁調閱聯徵
都會導致核貸條件變差,甚至被要求提高自備款。
2. 分手後的殘酷現實
具統計近3年「非配偶共同持有」糾紛明顯增加,最常見:
一方想賣房,另一方拒絕
貸款分攤比例爭議(當初沒簽協議書)
裝潢費用算不清(「我出比較多為什麼持分一樣?」)
3. 購屋優惠資格被吃掉
央行規定,只要名下有房貸紀錄,再購屋時:
貸款成數只能5成無寬限期,利率加碼!
地政士的良心建議
絕對要簽「共同持有協議書」
載明:「若分手,一方得要求他方按______價格買回持分」
(空白處建議填「購入價+年利率3%」)
貸款試算要分兩種情境
甜蜜版:兩人收入合計可貸多少
分手版:單人能否負擔全額房貸
最後提醒:共同購屋本是美事,但現實往往比想像殘酷。
看完這篇,不妨問問另一半:「如果未來我們不在一起了,這房子該怎麼分?」
誠實面對這個問題,才是負責任的態度!
(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共同購屋經驗,讓更多人避開地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