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建築邁向淨零轉型 內政部祭出三大減碳旗艦計畫
為達成2030年住商部門減碳35%的艱鉅目標,內政部1日正式公布「淨零建築減碳旗艦計畫」,透過三大戰略主軸推動建築產業深度轉型。這項計畫不僅攸關我國能否實現氣候承諾,更將徹底改變未來建築的面貌與居住型態。
建築減碳迫在眉睫
根據環境部設定目標,住商部門需在2030年前較2005年基準減少35%碳排放。特別是全台既有建築佔總量97%以上,且多數老舊住宅能效表現不佳。為此,內政部與經濟部分別提出「淨零建築減碳」與「深度節能」旗艦計畫,展開跨部會協作。
三大主軸解析
1. 老舊住宅與社宅低碳改造
首度將社會住宅納入全盤減碳評估體系
建立全國建物碳排總量盤點機制
導入「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標示」制度
結合都更危老重建進行碳排評估
2. 建築能效全面升級
公有建築帶頭示範能效改善
培育跨領域淨零建築人才
開發建築能效診斷工具
建立民間參與誘因機制
3. 智慧淨零雙軌轉型
同步推動建築智慧化與淨零化
促進建築產業跨域整合
發展智能能源管理系統
導入建築碳足跡追蹤技術
具體實施路徑
內政部強調將採取「由公而私、由新而舊」的漸進策略。首先要求新建築全面符合淨零法規,公有建築需在2025年前完成首批示範改造。針對民間既有建築,則透過「建築能效標章」分級制度、稅賦優惠及補助措施,逐步引導改善。
值得注意的是,計畫特別著重「蘊含碳」管理,未來都更危老案件都需進行全生命周期碳排評估。內政部官員透露,正研擬將碳排係數納入容積獎勵計算,最快2025年試行。
產業轉型挑戰
建築業者普遍反映,淨零轉型面臨三大難題:
低碳建材成本較傳統建材高30-50%
專業人才缺口達上萬人
中小型建商技術升級能力不足
為此,內政部將成立「淨零建築技術服務團」,並與大專院校合作開設在職專班,目標三年內培育5,000名專業人才。
民眾關切焦點
一般民眾最關心的是改造成本分擔問題。內政部表示,將提供「三階補助」:
評估診斷階段補助50%
改善工程補助30%
智慧系統設置補助20%
以40年老公寓為例,申請全套改造約可獲得50萬元補助,自負額可透過「低碳房貸」專案分期償還。
這場建築革命即將改變台灣的天際線,從太陽能屋頂、智慧電網到低碳混凝土,未來的建築不僅要美觀耐用,更要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利器。能否成功,關鍵在於政府、業界與全民能否形成減碳共識,攜手邁向淨零未來。
#淨零建築 #低碳轉型 #節能減碳 #永續發展
(您願意為環保多付10%購屋成本嗎?歡迎留言討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