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  1. 首頁
  2. M-News
  3. M-news

單身族想留房給乾兒子?領養 vs. 遺囑,哪招才能真正避開弟弟? 

單身族想留房給乾兒子?領養 vs. 遺囑,哪招才能真正避開弟弟? 
M-news 單身族想留房給乾兒子?領養 vs. 遺囑,哪招才能真正避開弟弟?  辛苦一輩子買房,死後卻要留給多年不聯絡的弟弟?  一位單身網友正面臨臺灣繼承法最現實的困境—在法律眼中,「血緣...

單身族想留房給乾兒子?領養 vs. 遺囑,哪招才能真正避開弟弟? 

辛苦一輩子買房,死後卻要留給多年不聯絡的弟弟? 

一位單身網友正面臨臺灣繼承法最現實的困境—在法律眼中,「血緣」永遠大於「情感」。即使與弟弟關係疏遠,他仍是法定繼承人;而付出真心照顧的乾兒子,卻可能一毛都拿不到。許多人直覺想到「領養乾兒子」,但這招在臺灣真的可行嗎?還是立遺囑更實際? 

 

乾兒子在法律上「零繼承權」

根據《民法》第1138條,遺產繼承順位為: 

1. 直系血親卑親屬(子女、孫子女) 

2. 父母 

3. 兄弟姊妹 

4. 祖父母 

「乾兒子」並非法定繼承人,若未立遺囑或完成收養程序,房產將自動由弟弟繼承。 

 

方案1:用「遺囑」指定乾兒子繼承,但弟弟仍有「特留分」

優點 

簡單快速,無需複雜法律程序。可明確表達意願,避免爭議。 

缺點

弟弟仍可主張「特留分」(應繼分的1/2)。

例如:若房產價值1000萬,弟弟至少可拿250萬。若遺囑形式不合法(如未公證),可能被挑戰無效。 

關鍵行動

找律師公證遺囑,確保法律效力。 

逐年贈與:利用每年244萬贈與免稅額,逐步移轉產權給乾兒子,降低未來遺產總額。 

 

方案2:用「領養」讓乾兒子變養子,但門檻極高

法律限制 

1. 年齡差20歲以上:若網友50歲,乾兒子需未滿30歲。 

2. 需法院認可:證明「自幼撫養」或「實質親子關係」,否則難通過。 

3. 已婚者需配偶同意:若網友未來結婚,配偶可能反對。 

風險 

成功率低:成年收養核准率不到3成,法院通常駁回「僅為繼承」的案例。 

弟弟仍可爭「特留分」:即使收養成功,弟弟仍可能分走部分遺產。 

 

「信託」+「生前贈與」避開繼承戰

若想完全排除弟弟,可考慮: 

 

1. 不動產信託 

將房產信託,約定網友生前居住,身故後由乾兒子取得所有權。 

優勢:不進入遺產程序,弟弟無權爭奪。 

2. 逐年贈與+保留居住權 

每年贈與244萬內免稅,逐步過戶給乾兒子。 

簽「終身居住權」條款,確保網友能住到老。 

3. 買房直接登記「乾兒子共有」

購屋時讓乾兒子佔部分產權(如10%),未來過戶更省稅。 

 

「領養乾兒子」聽起來美好,但法律門檻高、風險大。

更務實的做法是: 

1. 「遺囑」明訂意願,至少確保乾兒子能拿一半。 

2. 「信託」或「生前贈與」,徹底避開特留分問題。 

3. 「共有登記」降低未來稅負。 

 

在繼承遊戲裡,血緣是法律的第一考量,但『提前規劃』永遠是最強的破關密技。」  若鐵了心不留房給弟弟,務必諮詢專業律師,打造「合法卻滴水不漏」傳承計畫!

Message Board
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