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  1. 首頁
  2. 預售屋
  3. 預售屋

預售市場修正三大因素 全台交易量創四年新低

預售市場修正三大因素 全台交易量創四年新低
預售屋 預售市場修正三大因素 全台交易量創四年新低 預售屋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。根據最新實價登錄數據顯示,今年5月全台預售屋交易量僅剩3,153件,較去年同期驚人衰退81%,這已是連續第五個月...

預售市場修正三大因素 全台交易量創四年新低

預售屋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。根據最新實價登錄數據顯示,今年5月全台預售屋交易量僅剩3,153件,較去年同期驚人衰退81%,這已是連續第五個月單月交易量未能突破5,000件大關。若加計後續零星揭露案件,極可能創下預售實價登錄制度實施近四年以來的最低紀錄,市場冷清程度可見一斑。

 

回顧去年56月房市高峰時期,全台預售屋單月交易量曾一度突破1.6萬件,然而隨著央行連續推出信用管制措施與房貸緊縮政策,市場熱度急速降溫。從去年9月跌破萬件,到年底僅剩5,000餘件,再到今年前五個月持續低迷,45月更僅剩3,000餘件,預售市場的衰退軌跡清晰可見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這波衰退在各區域呈現不同樣貌,北台灣衰退幅度相對較小,雙北市年減幅約六成多,而中南部都會區衰退幅度均超過85%,其中台南市更高達92%,一個月交易量不到170件,僅剩去年同期的不到一成。

 

這波市場修正主要受到三大因素影響:

首先是央行連續的信用管制政策直接壓抑市場需求;

其次是去年以來房價快速上漲,已超出一般購屋者的負擔能力;

最後是4月以來的關稅戰造成股市波動,進一步削弱民眾購屋意願。

在這樣的環境下,建商紛紛調整推案節奏,部分線上個案甚至出現微幅讓利跡象,顯示市場已進入調整期。

 

少數具備特殊條件的個案維持穩定銷售

例如鄰近捷運站、大型公園或大面積開發案等具備高性價比的建案,顯示市場剛性需求仍然存在。曾敬德認為,這波「健康修正」有助於市場回歸理性,迫使開發商必須更加重視產品規劃與價格合理性。雖然目前市場仍處於整理階段,但過度壓縮後往往會出現物極必反的契機,關鍵在於何時會出現新的市場風向。

 

預售屋市場走出低谷三大關鍵:

央行政策是否鬆綁、建商讓利幅度是否足夠吸引買氣回籠,以及整體經濟環境能否回穩。對有意購屋的消費者而言,當前市場或許提供了較佳的議價空間,但同時也需更加謹慎評估建商財務狀況與個案條件,才能在市場調整期中做出最有利的決策。

Message Board
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