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  1. 首頁
  2. M-News
  3. M-news

台北市新規上路 立體綠化打造降溫城市

台北市新規上路 立體綠化打造降溫城市
M-news 台北市新規上路 立體綠化打造降溫城市 面對日益嚴峻的都市熱島效應,台北市政府祭出創新政策,修訂《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》,將「綠容率」正式納入法規,要求新建案必須在陽台、屋頂等空間設置立體...

台北市新規上路 立體綠化打造降溫城市

面對日益嚴峻的都市熱島效應,台北市政府祭出創新政策,修訂《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》,將「綠容率」正式納入法規,要求新建案必須在陽台、屋頂等空間設置立體綠化設施,目標在明年元旦上路後,逐步達成體感降溫2℃的都市降溫目標。這項新制不僅是台灣首創,更展現台北市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。

 

台北市建管處長虞積學說明,新規定突破傳統以「綠覆率」計算綠化的方式,改採新加坡「綠容率」概念,透過植栽遮蔭係數計算等效綠覆面積。具體規範包括:新建案可在陽台或露台外緣設置深度小於2公尺的立體綠化設施,且綠覆面積須達90%以上。預估新制實施後,每年可增加5萬平方公尺立體綠化面積及1.5萬棵喬木,相當於為台北市新增數十座小型社區公園。

 

這項政策獲得學界高度肯定。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指出,台北市首創以法令明確定義植物的遮蔭品質,不僅與中央綠建築的固碳指標互補,更能直接回應氣候變遷下的高溫調適需求。他認為,當私人建築的綠化量累積到一定程度,將對都市微氣候產生顯著改善效果。貳本規劃設計建築師徐佳鴻也讚許,台北市從環境補償角度出發,要求所有新建案一體適用,比台中市的選擇性政策更為全面,有助打破都市熱島效應的惡性循環。

 

儘管政策立意良善,部分民眾仍對後續維護管理表達疑慮。市民張小姐擔心,立體綠化設施可能增加住戶維護成本,若植物枯死恐衍生糾紛。對此,建管處強調,土地及建物所有權人須負起維護責任,否則將處以怠金。為讓業者有充足時間調整設計,新制設有緩衝期至今年底,明年元旦正式實施。

 

台北市這項創新建築綠化政策,不僅是對抗熱島效應的關鍵一步,更展現城市永續發展的遠見。隨著極端高溫成為新常態,透過建築法規引導都市綠化轉型,將使台北逐步邁向更宜居、更永續的未來。這項政策的成敗,除了取決於法規執行力度,更需要市民與建築業者的共同參與,才能讓降溫城市的願景真正實現。圖/google map

Message Board
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