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北市強化綠建築容積獎勵管控 杜絕建商違規取巧
新北市政府為推動永續建築,長期透過容積獎勵鼓勵建商採用綠建築設計,但近期審計處查核發現,部分業者未依承諾取得綠建築標章,導致獎勵機制成效打折。對此,城鄉局已與工務局建立竣工前勾稽控管機制,並沒收違規業者保證金,確保政策落實。
審計處揪出漏洞 建商逾期未取得標章
新北市審計處於去年11月查核時發現,淡水區天生段等3筆土地的建案,雖申請銀級綠建築容積獎勵,並於2019年8月取得使用執照,但截至查核時已逾3年仍未取得綠建築標章,明顯違反協議書規定。根據機制,業者應於使照核發後2年內取得標章,否則須沒收保證金並公告違規情形。審計處認為容積獎勵管控機制未盡完善,要求城鄉局檢討改善。
城鄉局說明,該案屬舊制申請案件,經查證後已依規定沒入業者465萬餘元保證金。為避免類似情況,自2020年起已逐步修正協議書範本,包括提前保證金繳交時程、增訂違規加倍罰則,並取消1樓樓板勘驗前需取得候選證書的要求。2022年更與工務局建立「竣工前勾稽控管機制」,透過定期清查與即時提醒,確保業者依約履行。
雙局合作強化把關 新制杜絕漏洞
城鄉局強調,現行機制已大幅強化管控力度。2021年工務局協助修正協議書,將保證金繳納時點調整至「使照核准前」,並要求業者需完成綠建築標章申請程序,否則不得取得使照。此外,透過每半年清查與系統化追蹤,確保後續案件不再發生延遲或違規情形。
未來展望:從懲罰到預防
此次事件凸顯容積獎勵政策在執行面的潛在漏洞,但也促使新北市府完善制度。未來除持續加強跨局處合作,城鄉局也計劃結合智慧化管理工具,即時監控業者履約進度,並研議將綠建築標章取得列為使照核發的必要條件,從源頭杜絕投機行為。
綠建築政策不僅是環保承諾,更是都市永續發展的關鍵。新北市透過制度優化與嚴格把關,確保容積獎勵真正落實於綠色建設,為市民打造更低碳、更宜居的生活環境。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