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與關稅拉貨效應推升 台灣Q2經濟成長率有望上修
行政院主計總處將於7月31日發布2025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值,受惠於美國對等關稅前的提前拉貨潮,台灣上半年出口表現強勁,帶動第2季GDP成長率有望優於5月底預測的5.23%,並連帶上修全年經濟成長預測。
出口動能強勁,AI與電子產品成主力
財政部統計顯示,第2季出口金額達1,537.1億美元,較去年同期大增34.1%,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年增82.9%、電子零組件成長28.9%,雙雙創下歷年單季新高。累計上半年出口總額達2,832.6億美元,年增25.9%,表現優於主計總處原先預期約75億美元。
主計總處分析,AI應用需求持續擴張,加上雲端服務與各國算力基礎建設投資,帶動台灣電子零組件與資通訊產品出口成長,占整體商品出口比重近七成。此外,廠商因應美國關稅政策提前備貨,進一步推升上半年出口動能。
全年GDP保3無虞,但下半年成長趨緩
儘管上半年經濟表現亮眼,主計總處預測全年成長率將呈現「前高後低」格局。第1季GDP成長5.48%,第2季預估5.23%,但下半年受全球貿易放緩及關稅不確定性影響,第3、4季成長率可能驟降至0.8%及1.19%,全年經濟成長率微幅下修至3.10%。
國際貨幣基金(IMF)4月已將2025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從3.2%下修至1.7%,顯示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對全球經濟的衝擊。主計總處提醒,儘管台灣受惠於AI需求,但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可能抑制投資與消費信心。
通膨趨緩,CPI降至五年新低
在物價方面,主計總處預測202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漲幅下修至1.88%,為近五年最低水準。國際油價與農工原料價格走低,加上新台幣升值抑制進口成本,緩解通膨壓力,但服務類價格如外食費與房租仍具上漲韌性。
AI需求能否抵銷關稅衝擊?
短期內,AI相關產業仍將支撐台灣出口動能,但隨著美國關稅政策正式實施,下半年出口可能面臨放緩壓力。經濟學家認為,若台灣能爭取較優惠的關稅條件,或透過財政刺激政策抵銷衝擊,全年經濟成長仍有望維持穩定。
主計總處將於本週公布最新數據,市場關注第2季GDP是否進一步上修,以及下半年經濟能否在多重挑戰下穩健前行。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