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市量縮價跌 中南部外圍區房價下修壓力大
2025年台灣房市持續低迷,在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未鬆綁、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等多重利空衝擊下,市場買氣疲軟,尤其推案量大的中南部外圍區域,正面臨房價回檔壓力。業界人士指出,過去幾年超漲的區域,如今銷售率不佳,建商資金周轉壓力攀升,降價求售已成不可避免的趨勢。
信用管制+關稅衝擊 房市量縮價跌
自2024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,房市交易量明顯萎縮,加上2025年美國對台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,進一步削弱購屋信心。欣聯建設執行長蕭傑楷表示,央行政策緊縮對房市影響顯著,尤其在中南部外圍區域,過去幾年因科技業議題帶動房價飆漲,如今市場冷卻,價格下修壓力大增。
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分析,2019至2024年間,全台新建案總銷金額高達11.49兆元,總推案量超過12.7萬戶,但平均銷售率僅約60%,顯示市場供過於求。隨著大量新案進入交屋階段,餘屋賣壓將進一步加劇房價修正壓力。
雙北房市韌性強 中南部外圍區拉警報
相較於中南部,雙北市因就業機會集中、捷運網絡完善,房價支撐力道較強。然而,中南部部分區域如台南、高雄外圍重劃區,過去受台積電設廠等議題激勵,推案量暴增,如今面臨銷售率低迷、建融撥款困難等問題。業者坦言,若銷售狀況未改善,銀行端可能緊縮建築融資,迫使建商降價換取現金流。
此外,近期市場傳出部分建商採取「退款讓利」策略,針對早鳥已購戶退還部分價差,以創造後續銷售的降價空間。此舉雖有助於去化庫存,但也反映建商對後市的悲觀預期。
未來展望:政策鬆綁與市場調整成關鍵
房市能否回溫,仍取決於央行政策走向與經濟環境變化。若美國關稅政策趨於明朗,或央行適度放寬信用管制,市場信心或可逐步回穩。但短期內,中南部外圍區的價格修正恐難避免,購屋族不妨密切觀察市場動態,把握議價機會。
整體而言,台灣房市正經歷結構性調整,過去靠資金行情推升的區域面臨考驗,而具備剛性需求支撐的都會核心區,則可望在波動中維持相對穩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