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市急凍警報!6月交易量腰斬 專家示警:今年恐跌破28萬棟「七年新低」
房市寒冬比預期更冷!最新統計顯示,6月全台房仲交易量不僅較上月衰退1成,與去年房市最熱時期相比更慘跌近5成。業界悲觀預估,在政策緊縮、經濟不確定性雙重夾擊下,今年全年交易量恐跌破28萬棟,創下近7年來最慘紀錄。這場「量縮價不跌」的僵局,正讓買賣雙方陷入前所未有的拉鋸戰。
房仲業者內部數據揭露驚人衰退幅度:永慶、台灣房屋6月交易量勉強與5月持平,住商機構、中信房屋則衰退約10%。若與去年同期相比,各大品牌平均衰退37%至50%,顯示市場動能正快速流失。更令人憂心的是,這波低量已非短期現象,而是從4月股災後持續至今的結構性問題。
深究背後原因,國際局勢成為壓垮房市的最後一根稻草。雖然全球貿易緊張稍緩,但7月到期的貿易談判大限、以伊戰爭引發的通膨隱憂,加上新台幣急升衝擊出口產業,在在削弱購屋信心。國內方面,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毫不鬆手,銀行房貸緊縮更讓買方雪上加霜,形成「想買的貸不到、想賣的降不夠」的僵局。
值得注意的是,市場出現兩極化發展。部分建商開始「送裝潢、家電」變相降價,資金壓力大的投資客也提高議價彈性;但剛性需求支撐下,整體房價仍未見明顯鬆動。專家觀察,具有科技園區、重大建設題材的區域相對抗跌,但推案量大的外圍重劃區已出現「有價無市」的窘境。
這場房市冰河期何時解凍?業內人士坦言,在央行政策轉向、國際局勢穩定前,低量盤整將成新常態。對自住客而言,雖有部分銀行放寬貸款條件,但「撿便宜」的時機尚未到來;對賣方來說,與其苦守高價,不如務實調整策略。當房市從「激情炒作」回歸「基本面決勝」,這場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,才剛剛進入最艱難的階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