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市降溫信號明顯!央行管制重塑市場預期 高其鵬:理性對價時代來臨
【M傳媒財經中心/專題報導】
台灣房市正經歷「心態革命」。央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逾一年,投資客群幾乎銷聲匿跡,民眾對房價走勢的看法,也悄然發生變化。根據中信房屋第3季宅調查,56.7%的受訪者認為房價將持平,23%預期下跌,僅剩20.3%看漲。對比去年第4季數據,當時高達29.1%民眾看漲,僅11.5%看跌,如今情緒明顯翻轉,市場的「只漲不跌」信仰逐漸鬆動。
中信房屋研展室直言,過去許多人深信房價永遠上行,但近一年房市盤整與投資退場的現象,讓這個迷思逐漸瓦解。她分析,核心蛋黃區因人口與需求支撐,價格仍具韌性;反觀蛋白區與新興重劃區,若僅靠建設題材炒作,且生活機能不足,隨著投資客退場,價格鬆動已不可避免。
除了價格預期降溫,市場的不安感也因頻傳的「建商停工、爛尾樓」事件而升高。
許多民眾開始對預售屋心存疑慮。內政部近日也預告修正《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》,要求「購屋款專款專用」、「明載信託帳號」、「提供權益說明書」,藉此防堵建商資金挪用,避免消費者權益受損。然而,根據調查,僅7.7%的民眾認為這些新規能顯著提升購買意願,顯示政策仍難以完全消除疑慮。
宏觀經濟氛圍影響房市信心。
國發會最新公布8月景氣對策信號,綜合判斷分數30分,亮出今年第4顆綠燈。雖然金融面因美國降息訊號及AI產業需求帶動而轉佳,但製造業銷售量卻轉弱,反映出口結構出現差異。國發會經發處長陳美菊指出,下半年景氣仍有AI與新科技備貨動能支撐,短期應能維持穩定,但不確定性來自美國關稅政策與地緣政治風險,廠商信心依舊低迷。
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副總 高其鵬說明, 整體來看,房市與景氣雖未進入寒冬,但已不復過去火熱榮景。房價預期的降溫,加上預售屋風險與政策調控,使民眾購屋態度更趨理性。
房市正在回歸「理性對價」的軌道。
高其鵬副總提醒,央行的信用管制,逼退了過去高槓桿操作的投機買盤,讓房價從「只漲不跌」的神話,逐漸走向「地段分化、剛需為王」的新局面。未來蛋黃區仍將有支撐力,但蛋白區與重劃區的泡沫則可能逐步被戳破。對想進場的民眾而言,這是一場心態調整的過程,房子從投資標的回到居住本質,或許才是市場真正的健康回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