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都單周成屋僅26戶成交,預售市場驚現「負成長」
房市交易急凍 預售退戶潮湧現,2025年7月,高雄房市迎來前所未有的冷清局面。根據高雄市代銷公會最新統計,7月13日至20日單周成屋過戶僅26戶,預售屋實價登錄更出現「負17戶」的罕見現象,顯示市場不僅成交量低迷,甚至出現退戶潮,反映買氣已跌至冰點。業界直言,當前高雄房市正面臨「客戶不來賞屋、房子賣不動、銀行貸款緊縮」的「三不」困境,若情況持續,恐將衝擊建商與代銷業者的資金周轉能力。
深入分析數據可發現,這波市場冷卻並非短期波動。由於預售屋實價登錄需在簽約後一個月內完成,7月統計的「負成長」實際反映的是6月中旬的市場慘況;而成屋過戶數據則因行政流程較長,更可能回溯至4、5月的交易。高雄市房屋市場調協會的抽樣調查更顯示,超過55個案場中,連續數周有三分之二「零成交」,預示未來1至2個月市場仍難有起色。
庫存壓力攀升 建商、代銷面臨生存戰
截至7月20日,高雄市線上銷售的大樓成屋共153場,庫存量約5,383戶,但今年迄今僅過戶1,104戶,7月單月更僅85戶;預售市場同樣慘淡,190場預售案庫存高達1.2萬戶,今年實登僅2,342戶,7月更驟降至145戶。這樣的去化速度,意味著若市場未見回暖,高雄房市下半年恐陷入更嚴峻的「供過於求」困境。
業界人士憂心指出,當前房市冷清的主因,除央行限貸政策持續發酵外,還包括利率攀升、購屋者觀望心態濃厚,以及經濟前景不明等因素。尤其預售市場因貸款成數受限,買方自備款壓力大增,加上部分早期投資客面臨交屋資金缺口,導致退戶情況增加。代銷業者坦言,現在案場來客量銳減,部分建商雖未大幅降價,但已開始調整付款條件,試圖吸引剛性需求買盤。
市場調整期延長 購屋族觀望為上策
高雄房市這波冷潮,不僅是政策調控的結果,更反映市場從過度熱絡回歸理性的必然過程。短期內,在央行信用管制未鬆綁、買方信心不足的情況下,房價雖未明顯下跌,但交易量恐持續低迷。對建商而言,如何消化庫存、維持資金流動性將是關鍵挑戰;對購屋族來說,市場進入買方主導階段,反而可趁機謹慎評估,等待更合理的進場時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