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雄房仲賞哥店長真實案例:3年相伴,陪一位台北爺爺安心賣出他的老公寓
近期,我最難忘的一次成交,
不是數千萬的豪宅,而是一間不到3百萬的老公寓。
從初次認識屋主、陪著他走過陽台補登、山陀兒颱風催殘、市場變化、價格調整,
整整三年。
這不只是一個房屋買賣,更是一段關於「信任與陪伴」的故事。
初次見面:那位從台北來的白髮爺爺
這位屋主是台北人,由我以前的朋友介紹。
那天,他特地南下高雄,我準備了一份完整的行銷建議與評估書。
當我調出房屋謄本,發現那是一間老公寓四樓,
而且沒有登記公設與陽台。
第一次見面時,他已是白髮蒼蒼、年近八十的長輩。
我陪著他一步步爬上四樓,
一打開門,裡面瀰漫著「很久沒人住的味道」——
壁癌、漏水、白蟻、鋼筋外露,甚至電箱還是五〇年代的那種,打開時還會冒火花。
他笑著說:「我國中畢業後就北上了,這房子已經好多年沒回來看。」
他慢慢講著少年時的回憶,而我靜靜聽著。
專業建議:先別急著賣,補登陽台會更好
丈量後我發現:兩個陽台都沒登記在權狀裡。
我對爺爺說:「先別急著上架,我幫你跑陽台補登,這樣可以多賣三、四十萬。」
他問:「這樣要多少錢?」
我說:「我幫你跑,不用兩千元,外面代辦要一兩萬,省起來吧。」
於是,我開始奔跑。
一趟、兩趟……最後總共跑了七、八個不同機關,
終於把陽台補登辦完。
這件事我沒收費,但我知道這一步,
讓他能多一份保障,也讓買賣更安全。
半年後的電話:那句「我想好了」
陽台補登完成後,爺爺說他要回去想想要賣多少。
結果這一想,就是半年。
半年後,他終於打電話來說:「我想好了,請你上來簽約。」
我上台北簽了專任委託。
只是……價格與我原先建議的有段差距。
那時剛好是高雄房市最熱的時期,
「台積電要設廠」的消息讓整個市場瘋漲,
連這種老屋也都被拉上行情。
我理解他的想法——誰不想多賣一點呢?
於是我們決定試著上架看看。
多次斡旋、錯過的機會
上架不到三週,我們就收到2組斡旋。
多是專門收購老屋裝修的買家,但出價與賣方期望差距太大。
我親自上台北兩次溝通,
爺爺也調整了幾次價格,但仍未有交集。
回頭看,當時那2個出價,其實都非常漂亮。
但在房市裡,機會有時真的只有一次。
山陀兒颱風:屋頂破洞與協調奔波
幾個月後,「山陀兒」颱風橫掃高雄。
不愧是最強違建拆除大隊長XD
許多鐵皮屋頂被吹飛,
爺爺頂樓鐵皮遮雨棚,也被隔壁巷的鐵皮砸破屋頂。
我幫他跑了3、4次里長協調會,
最後成功拿到一部分補償金。
那天我又北上,把補償金親手交給他。
他握著我的手說:「謝謝你,我真的不知該怎麼處理。」
那一刻,我知道——這是我們之間信任的連結。
市場轉冷,我仍一次次北上
接著遇到打房政策,市場降溫。
我仍多次北上拜訪他,
每一次都帶著市場報告與建議。
直到第四次見面,我說:「爺爺,
我們要面對現況,不然這房子只會越來越難賣。」
他想了很久,終於點頭同意調整價格。
這次價格一調整,
詢問度馬上明顯變高。
很快地,有友店透過聯賣帶看,
遠從北高帶來買家,最後收了斡旋。
這個出價雖然比之前的少一些,
但剛好落在我們設定的區間。
我心裡知道:這應該是現在最適合的買家。
成交當天:最後的巡禮
簽約那天,我開車到高鐵接他。
先帶他回房子「最後看一眼」。
他進入一個房間,
小心翼翼地把一些文筆墨寶,收好放進袋子裡。
那畫面,我至今難忘。
我再帶他去稅捐稽徵處查自用土增稅,
發現他幾十年前已經使用過自用優惠,
也陪他再去跑台電、自來水公司辦自動停扣。
當他搭上高鐵準備回台北時,
他笑著對我說:「辛苦你了,謝謝你。」
那一刻,我心裡想:
這三年,不只是幫他賣房,而更像是一個讓人放心的管家、房產顧問。
小結:真正的專業,是讓人安心
這樁交易總價不到三百萬。
但我跑了台北、高雄至少六趟,
從陽台補登、颱風協調、文件辦理到簽約、跑幾個行政機關。
有時候,專業不是在成交速度,
而是願意站在對方角度,用心幫他完成。
這,就是我相信的「房屋買賣交易安全」與「利他」的精神。
結語:賣屋的關鍵,不只是價格
賣房子這件事,不只是價格的拉鋸,
更是信任的延伸。
一位好的房仲,
會願意幫你多跑幾趟、多做一點,
讓你的交易真正安心無慮。
FAQ|高雄賣屋真實案例常見問題
Q1:什麼是陽台補登?為什麼重要?
補登是將實際使用的空間合法登記進權狀,可提升總價並降低交易爭議。
Q2:遠距離屋主(如在外縣市)也能委託房仲嗎?
當然可以。只要簽立專任委託,房仲可協助全程代辦文件與跑流程,確保履約安全。
Q3:遇到屋況不佳(漏水、壁癌)該修繕還是原況賣?
可請房仲協助評估市場需求與修繕後價值,找到最有利的策略。
Q4:房屋買賣交易如何確保安全?
建議使用「履約保證」制度,由第三方機構代管資金,保障買賣雙方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