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更不再卡關!建築經理公司成老屋重建「專業神隊友」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怕錢不夠、怕施工爛尾、怕權益受損,台灣老屋更新困境現轉機,專業建經公司制度上路,讓「不敢都更」變成「敢自主更新」
「一想到都更就頭痛!」 這可能是許多台灣老屋住戶共同的心聲。台灣都市發展腳步急促,老屋卻一棟棟老化、卡在都更瓶頸動彈不得。許多屋主腦海中總浮現一堆擔心:怕錢不夠、怕施工爛尾、怕權益受損、怕被人牽著走。尤其法規複雜、流程漫長,讓「想重建」變成「不敢動」。但如今,隨著建築經理公司制度正式上路,老屋更新終於有了「專業領航員」,讓地主和住戶重拾信心。
政府法制化助攻,專業團隊助陣都更戰場
行政院長卓榮泰在今年10月指出,政府將透過法制化機制,讓建築經理公司納入監管體系,建立資格制度與責任規範,未來民眾在老屋重建、自主更新時,可委託合法、有證照的專業團隊。「讓人民敢都更」,不再只是口號,而是制度上真正的保障。
所謂的「建築經理公司」,其實就是都市更新的幕後總指揮。以往地主得自己跑公文、談建商、喬融資、顧施工,過程中風險多、意見紛歧,往往耗掉數年仍毫無進展。如今透過建經公司介入,可由專業團隊協助地主進行可行性評估、財務規劃、施工監督與工程管理,讓複雜的流程變得清晰、有系統。
三大關鍵要素,打造成功都更案
根據安信建經多年實務經驗,一個成功的自主都更案,往往具備三個關鍵:專業評估、資源整合與風險控管。首先,建經公司會針對基地條件、法規限制與社區現況進行完整分析,確認案子能不能做、怎麼做最划算。接著,他們串聯銀行、建商、建築師與施工單位,統籌資源、縮短溝通時間。最後在施工階段,透過專案管理與第三方監督,確保品質與進度,降低延宕與成本超支風險。
台北市旭光大廈的外牆更新案例說明了更新計畫的複雜性。該案例提到,更新計畫的推動是件耗時、耗力的藝術工程,需要謹慎處理住戶溝通、承包商選擇和費用分攤等問題。過程中,建立住戶對管理委員會的信任感至關重要,而成立一個透明、負責的工作小組有助於推動計畫。
建立信任機制,化解過往都更陰影
最關鍵的是「信任」。過去許多地主不信任都更公司、怕被拐走產權,如今建經公司法制化後,民眾可以查到業者資格與責任歸屬,流程透明可追蹤。專業團隊依法負責,不僅讓地主安心,也讓金融單位敢放貸,整體資金鏈更穩定。
在都市更新的過程中,參考其他領域的系統整合經驗也可能有所幫助。例如,在推動智慧城市與淨零轉型時,強調的是透過科技創新、制度整合與跨界協作來達成目標。同樣地,都更也需要這種多方面的整合思維,將數位工具應用於社區溝通和工程管理,提升透明度和效率。
都市再生新思維,從建築更新到生活升級
從「怕都更」到「敢自主」,是台灣城市更新文化的一大轉變。當制度與專業雙軌並行,老屋翻新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。未來,建築經理公司不只是施工顧問,更是社區再生的推手。
M觀點認為,城市更新不該只是拆舊換新的工程,而是一場生活品質的重建。當政府完善法制、民眾找對專業,從老屋到新家的距離,其實沒有那麼遠。就像旭光大廈居民在完成外牆更新後所體驗到的,每天進出一棟外觀美好的大樓,也是一種幸福感,不僅解決了漏水問題,提升了生活品質,也增強了大樓住戶的向心力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