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市第三季恐迎「脆弱時刻」自住客恐撐不住盤 交易量探八年新低
2025年台灣房市持續降溫,六都上半年買賣移轉棟數僅10萬0202棟,較去年同期銳減26.6%,創下近八年新低。在政府打炒房政策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雙重夾擊下,投資客明顯退場,市場轉由自住型買家支撐,首購族與換屋族成為交易主力。專家示警,隨著經濟前景趨弱,第三季房市可能進入「脆弱時刻」,價格鬆動的壓力正逐漸浮現。
央行自去年實施第七波信用管制以來,房市交易動能明顯趨緩,加上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,市場觀望氛圍濃厚。數據顯示,投資客占比大幅降低,目前市場成交主力集中於剛性需求,尤其以總價相對親民的中古屋及小坪數產品最受青睞。然而,儘管交易量大幅萎縮,房價並未如預期明顯下修,僅部分區域出現小幅讓利,顯示賣方對價格仍有一定堅持。
值得注意的是,經濟基本面隱憂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。國發會領先指標已跌破100,央行預測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可能轉負,這將進一步壓抑房市表現。專家分析,若出口數據持續疲軟,加上無薪假人數攀升,購屋族信心可能再受打擊,屆時賣方讓價意願將被迫提高,房價修正的壓力隨之增強。
目前市場呈現「量縮價穩」格局,但部分區域已出現分化。蛋黃區因剛性需求支撐,價格相對抗跌;而供給量較大的蛋白區及預售市場,則因買氣低迷,建商與屋主開始調整價格策略,尤其大坪數產品讓利幅度較明顯。房仲業者觀察,現階段買方議價空間擴大,但成交關鍵仍在於「有感降價」,若僅是行銷話術,難以真正提振買氣。
面對第三季可能來臨的「脆弱時刻」,專家建議自住客可密切關注市場變化,尤其經濟數據與政策動向將是影響房市走向的關鍵。雖然短期內價格全面下修的機率不高,但在買方市場主導下,議價優勢逐漸浮現,對於有實際需求的購屋族而言,下半年不失為審慎進場的時機。長期來看,房市能否回穩,仍取決於經濟復甦力道與政策調控的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