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北重劃這兩區預售vs.成屋價差竟不到10萬
近年新北重劃區預售屋價格飆漲,與成屋價差動輒每坪20萬以上,但最新統計卻發現,江翠北側與土城暫緩兩大重劃區竟「逆勢而行」,預售與成屋價差不到10萬元,成為新北房市中的特殊現象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兩區的房價走勢與眾不同?背後又隱藏哪些購屋機會與風險?
江翠北側:交通劣勢壓低預售行情
江翠北側重劃區雖擁有水岸景觀與低密度開發優勢,但近一年預售交易主要集中在A-B區,距離捷運新埔站、新板特區較遠,缺乏直接的大眾運輸支持,使得預售單價未能如D-F區(近捷運站)般大幅跳升。此外,A-B區鄰近板橋果菜批發市場與新莊山腳斷層,部分購屋族仍存抗性,進一步抑制預售市場的追價動能。
相較之下,該區成屋多為5年內新古屋,且部分建案如「亞昕潤隆柏克萊公園」、「永翠漾」等,成交價已站穩6字頭,與預售市場差距有限。
土城暫緩:成熟商圈撐盤,新舊房價趨近
土城暫緩重劃區則是另一種模式。該區緊鄰海山捷運站,周邊商圈成熟,採買、學區、醫療機能一應俱全,加上房價相對親民,吸引大量首購族與小家庭進場。然而,隨著預售均價突破63萬元,成屋市場也同步跟漲,尤其新成屋交易熱絡,使兩者價差縮小至10萬以內。
專家分析,暫緩重劃區的「高CP值」光環逐漸褪去,未來若無新興建設加持,漲幅可能趨緩,購屋族需留意追高風險。
價差小=撿不到便宜?關鍵在「需求vs.供給」
江翠北側與土城暫緩的案例顯示,預售與成屋價差的關鍵,不在於「誰被低估」,而在於區域發展的均衡性。若重劃區機能成熟(如暫緩)或預售供給條件較差(如江翠A-B區),價差自然縮小。
對購屋族而言,與其糾結「該買預售還是成屋」,不如回歸自身需求:
偏好低公設、即住即用→ 成屋更適合
想客變、長期持有→ 預售仍有彈性優勢
擔心未來漲幅→ 優先選擇有捷運、商場題材的區段
未來隨著捷運萬大線、五泰輕軌等建設推進,新北重劃區的價差版圖可能再度洗牌,但「機能到位」的區域,始終會是抗跌保值的首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