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  1. 首頁
  2. M-News
  3. M-news

1.5萬雅房背後真相:社宅政策失靈,如何讓租屋市場更畸形?

1.5萬雅房背後真相:社宅政策失靈,如何讓租屋市場更畸形?
M-news 1.5萬雅房背後真相:社宅政策失靈,如何讓租屋市場更畸形? 月租1.5萬,連獨立廁所都沒有,為什麼還有人租?在雙北租屋市場,投資客將老舊公寓隔成「精緻雅房」出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。 表...

1.5萬雅房背後真相:社宅政策失靈,如何讓租屋市場更畸形?

月租1.5萬,連獨立廁所都沒有,為什麼還有人租?在雙北租屋市場,投資客將老舊公寓隔成「精緻雅房」出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。

表面上,這是市場供需的結果,但深入分析會發現,錯誤的補助政策,反而間接助長了這種「住宅變態操作」。

當租金補貼無法真正解決居住問題,市場便自行「創造」出這種高密度、低品質租屋模式,讓年輕人被迫在「昂貴但方便」和「便宜但惡劣」之間二選一。 

 

年輕人租屋常見矛盾問題

 

1. 社宅補助「錯誤誘因」 

補貼對象錯置:現行租金補貼(如「300億租金補貼」)直接發給租客,而非管制租金或增加供給,導致房東趁勢漲租,甚至將原本整層出租的物件改為「分租雅房」,以獲取更高收益。 

資格門檻矛盾:部分社宅申請條件過嚴(如收入上限、設籍、資格限制),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「夾心層」(收入稍高但買不起房者)被排除,只能轉向私人租賃市場,被迫接受高價雅房。 

 

2. 投資客「套利操作」 

低成本高報酬:舊公寓整層月租可能僅2萬,但隔成4間雅房後,月收可達6萬,投報率直接翻3倍。 

軟裝潢「偽升級」:用廉價建材(如輕隔間、ikea家具)營造「網美風」,掩蓋建築老舊、隔音差等問題,吸引注重「CP值」的租客。 

法規漏洞:只要不涉及結構變更,這類分租往往遊走灰色地帶,政府稽查困難。 

 

3. 租客「被迫選擇」

地點 vs. 品質取捨:雙北獨立套房動輒2萬以上,雅房雖共享衛浴,但位處捷運周邊,對通勤族來說「時間成本>居住品質」。 

補貼變相墊高租金:部分房東會要求租客申請補貼後「調整租金」,導致補貼效果被抵消。 

短期過渡心態:許多租客是剛畢業或外地工作者,只求暫時落腳,忽視長期居住的健康與安全風險。 

 

好心租屋政策卻加深世代居住對立?

 

1. 「補貼需求,而非供給」

現行政策著重「給錢」,而非增加「可負擔住宅」供給,導致市場供不應求,房東更有籌碼抬高租金或分割出租。 

例如:香港的「劏房」現象,就是因公屋不足,導致私人市場極度扭曲的結果。 

2. 「社宅興建速度緩慢」

政府目標820萬戶社宅,但截至2023年僅達成約5萬戶,遠跟不上需求,迫使更多人轉向私人租賃市場,讓投資客有機可乘。

3. 「租賃專法執行不力」

雖然《租賃住宅市場發展條例》明定隔間房需符合消防規範,但實際稽查率低,許多「非法隔套」依然橫行。 

 

如何打破扭曲租屋生態?

1.5萬雅房」現象不是單純的市場供需,而是政策失靈+資本套利+租客無奈的綜合結果。要真正解決問題,可能需要: 

 

1. 修正補貼邏輯

改為「直接興建社宅」或「補貼房東換取租金管制」,而非單純發錢給租客。 

參考荷蘭「社會住宅公司」模式,由政府或非營利組織主導租屋供給。 

 

2. 加強稽查非法隔間 

提高消防安檢頻率,並對違規房東開罰,而非僅依賴民眾檢舉。 

 

3. 提供「過渡型住宅」 

針對年輕族群或短期工作者,推出「微型公寓」(如東京的「Share House」),在有限空間內確保基本隱私與安全。 

 

4. 租客教育 

許多租客因不熟悉法規,簽下不平等合約(如押金超過2個月、禁報稅條款),政府應加強宣導租賃權益。 

 

在居住正義實現前,年輕人仍得在「高租金」和「低品質」間掙扎。

但若能從政策面調整,至少能讓「1.5萬雅房」不再是唯一的選擇。畢竟,居住不該只是一場「誰更敢剝削誰」的遊戲,而是基本人權的保障。

Message Board
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