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  1. 首頁
  2. M-News
  3. M-news

首購族血淚談:我看了50間房才懂...這5個問題沒問等於白看!

首購族血淚談:我看了50間房才懂...這5個問題沒問等於白看!
M-news 首購族血淚談:我看了50間房才懂...這5個問題沒問等於白看! 「到底要看幾間房,才能找到命定之屋?」這是許多首購族共同的疑問。對於一家四口的小家庭來說,買房不僅是居住需求,更牽涉學區、預...

首購族血淚談:我看了50間房才懂...這5個問題沒問等於白看!

「到底要看幾間房,才能找到命定之屋?」這是許多首購族共同的疑問。對於一家四口的小家庭來說,買房不僅是居住需求,更牽涉學區、預算、屋齡等多重考量。根據房市調查,多數購屋族平均會看10-20 間物件才會下手,但實際情況因人而異—有人看 3 間就決定,也有人看了 50 間仍猶豫不決。 

 

賣厝阿明表示,這個網友狀況很典型:想要「屋齡較新但價格合理」中古屋,同時兼顧學區與生活機能。這確實是市場上競爭最激烈的區間,但並非無解。這篇文章從「看房次數」、「必問問題」、「學區與屋齡取捨」三大面向,提供實用建議。

 

看房次數:沒有標準答案,但可掌握 3 個關鍵

 

1. 先廣撒網,再精準鎖定 

初期可大量瀏覽 591、樂居 等平台,篩選符合預算、學區的物件,每週安排 2-3 間實地看房。 

看過 10 間後,會逐漸釐清自己「絕對要」與「可妥協」的條件,例如:「屋齡 15 年內可接受,但採光差絕對不行」。 

2. 避免『看太多反而更混亂』 

有網友分享:「看了 30 間後,反而忘記最初的需求。」建議設定停損點,例如:若連續 3 間都有相同優缺點(如價格超預算但地段完美),就該調整條件。 

3. 『命定屋』的訊號

許多過來人表示,最終下手的房子通常符合:「一進門就有歸屬感」、「價格雖超預算 5%,但優點完全命中需求」。 

 

看中古屋必問 5 大問題

 

  1. 「為什麼前屋主要賣?」

若房仲支吾其詞,可能隱藏瑕疵(如鄰居糾紛、漏水問題)。 

2. 「最近一次修繕是什麼時候?」

 管線(水電、瓦斯)、防水層若 10 年以上未更新,未來維護成本高。 

3. 「社區管委會運作狀況?」

管理費收支是否透明?電梯是否定期檢修?這些細節影響長期居住品質。 

4. 「學區資格是否無虞?」

即使地址在學區內,部分熱門學校還需「設籍滿 2-3 年」,務必確認入學規則。 

5. 「附近嫌惡設施?」

白天看房後,晚上再繞一次,觀察是否有夜市噪音、宮廟活動等潛在困擾。 

 

【學區 vs. 屋齡 vs. 預算,如何取捨?】

 

網友的糾結點在於: 

 

「新屋價高,舊屋怕問題多」可鎖定 10-20 年屋齡」的中古社區,這類物件通常管線尚可,價格也比新成屋親民。 

 

「學區優先,但預算有限」考慮 「學區邊緣」 物件,例如:距離學校 500 公尺內的次熱門路段,單價可能低 10-15% 

 

「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期」若經濟壓力大,可先以「國小學區」為主,幼兒園階段暫時用「私幼或準公共化幼兒園」過渡。 

 

沒有完美的房子,只有最適合當下的選擇

你們的狀況其實反映大多數小家庭的困境—在預算、屋齡、學區之間尋找平衡點。建議採取「80分原則」:若一間房滿足 80% 核心需求(如學區、採光、安全),其餘 20%(如裝潢老舊、陽台較小)可透過後期調整。與其無止盡尋找「完美物件」,不如把握符合條件的機會,早點入住、早點安定。

 

賣厝阿明提醒,看房時 「信任直覺但驗證細節」,遇到喜歡的物件,可請驗屋公司協助檢查,避免衝動下訂後才發現隱藏問題。祝福大家都能早日找到理想的家! 

 

Message Board
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