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42億公辦都更啟動!火車站前「新民停車場」變身文創商辦新地標
在桃園人口持續攀升、淨移入數穩居六都之冠的背景下,舊城區的都市更新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關鍵課題。今(7)日,桃園市政府與聯上開發正式簽約,啟動「新民立體停車場公辦都更案」,這項斥資42億元的旗艦計畫,不僅將翻轉桃園火車站前老舊街區,更將打造融合文創、商辦與住宅的複合式新地標,預計2031年完工,為舊城再生寫下重要里程碑。
核心亮點:交通樞紐+文創商機,蛋黃區價值再升級
位於桃園區民權路與新民街交叉口的「新民立體停車場」基地,占地約1,535坪,公有土地占比逾65%,周邊坐擁桃園火車站、捷運綠線G08站(景福宮站)及百年景福宮,堪稱桃園舊城核心中的核心。更新後將興建3棟大樓,其中市府分回的地上18層建築,1至3樓規劃為文創商業空間,4樓保留市立圖書館與長青學苑,5樓以上則作為商辦使用;另兩棟24層大樓則由聯上開發與私地主合作,提供住宅與商業機能。
聯上開發總經理李志明透露,此案將延續舊城文脈,結合文昌帝君廟的歷史氛圍,打造「有溫度的文創聚落」。市府也正積極接洽文創業者,未來可望引入特色書店、文創市集等,重塑站前商圈的藝文魅力。
市場焦點:房價潛力與區域效應
儘管住宅部分價格尚未定案,但業界預期,該區段兼具交通優勢(雙鐵交會)與文化底蘊,未來推案單價可能挑戰區域新高。尤其捷運綠線通車後(預計2030年),桃園舊城將正式串聯八德、蘆竹及航空城,帶動沿線房市熱度。
城市戰略:舊城再生計畫的關鍵拼圖
「新民案」是桃園市府「舊城再生計畫」的重要一環,同步結合鐵路地下化、捷運綠線等重大建設,透過「都市更新+文化保存+交通升級」三位一體策略,翻轉老城印象。市長張善政強調:「這不只是硬體重建,更是城市記憶的延續與創新。」未來周邊還將整合「七七藝文町」與新民老街,形成舊城文藝廊帶。
從停車場到新地標,桃園的蛻變進行式
隨著人口移入與建設利多加持,桃園舊城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轉型契機。「新民立體停車場都更案」不僅解決老舊建物的安全疑慮,更透過公私協力,為城市注入商業活力與文化厚度。對購屋族而言,此案將是觀察桃園舊城房市走向的重要指標;對市民來說,則是見證家園蛻變的歷史時刻。在捷運與都更的雙引擎推動下,桃園的下一站,將是兼具便利與魅力的「新舊共融」宜居之城。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