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市真的冷了!六都過半行政區下跌 專家示警:中南部「超漲區」恐再跌1成
【M傳媒 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台灣房市正式進入空頭市場!根據吉家網最新發布的第二季六都房市季報,六都平均房價較上季下跌1.86%,較去年同期下跌3.08%,這已是連續第三季下跌,確認自2024年第四季起房市步入下行周期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波調整中六都表現「強弱分明」,超過七成行政區下跌,但仍有21個行政區逆勢抗跌,展現出區域市場的明顯分化。
【區域表現分析】
台北市成為這波房市調整中的相對強勢區域,雖然季跌1.99%,但年度仍維持0.55%的小幅上漲,顯示出首善之區的抗跌特性。其中北士科因輝達AI總部落腳的題材發酵,加上社子島開發計畫的推進,成為台北市最具開發潛力的地區。新北市同樣展現韌性,年度同期維持平盤,在三環六線與基捷建設加持下,正逐漸轉型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特區。
反觀中南部地區成為這波調整的重災區,台中市年跌5.78%,台南市年跌8.13%,高雄市更以9.12%的跌幅位居六都之冠。這種現象主要反映先前過度上漲後的合理修正,台中、台南、高雄從2018年低點以來漲幅分別達100.32%、113.98%和94.68%,遠高於雙北地區。
【未來展望】
儘管短線中南部跌幅較大,但長線仍具發展潛力。專家分析,高科技產業鏈南移、高鐵軌道經濟促成一日生活圈,以及房價基期與台北的落差空間,構成中南部房市的三大利基。特別是AI產業園區與智慧城市概念,將成為未來房市開發核心。
台中水湳特區雖然短線調整,但中科二期開發啟動對大雅、豐原地區產生外溢效應,長線仍然看好。台南市受惠於台積電生產重地優勢,南科產值已超越竹科,就業人口持續成長,新市、永康區和東區表現相對穩健。高雄市則因台積電楠梓擴廠、高雄火車新站啟用與高屏高鐵線開發定案,傳統市區成為新焦點。
這波房市調整呈現「北穩南修」的鮮明格局,既反映市場的自然調節機制,也凸顯區域發展的差異化特性。
隨著AI產業聚落逐漸成形與交通建設持續推進,台灣房市正在經歷結構性轉變。對購屋者而言,與其追逐短期價差,不如關注長期發展潛力,選擇具有產業支撐與交通優勢的區域,才能在房市波動中找到真正的價值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