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都房價全面下修 科技重鎮新竹、高雄跌幅最深
台灣房市正經歷一波明顯的價格修正潮。根據永慶房產集團最新統計,2025年上半年七大都會區成屋總價中位數全數下修,其中科技重鎮新竹縣市與高雄市跌幅最為顯著,分別較去年同期下滑15%與14%。這波修正反映經濟前景不明、政策調控與貸款緊縮等多重因素影響,顯示房市已進入新一輪調整期。
市場修正幅度呈現區域差異
新竹縣市作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重鎮,過去受惠科技新貴購屋需求,房價漲勢凌厲,甚至在去年超越新北市成為七都第二高價區。然而今年上半年總價中位數從1,400萬元降至1,188萬元,跌幅達15.1%,顯示科技業景氣波動已直接衝擊當地房市。同樣受創嚴重的高雄市,從955萬元跌至820萬元,跌幅14.1%,反映過去幾年受科技題材與建設利多推升的房價,已超出在地購屋族的負擔能力。
北北桃溫和調整 剛需支撐市場
相較於科技重鎮的大幅修正,北北桃三都呈現溫和下修格局。台北市與新北市總價中位數分別為2,050萬元與1,280萬元,跌幅僅1.3%與1.5%,顯示雙北地區自住與置產需求仍具韌性。桃園市更因航空城、亞洲矽谷2.0等建設題材,加上房價基期相對親民,吸引大量「脫北族」進駐,價格波動最為平穩,成為這波修正中的抗跌區。
政策與經濟因素雙重夾擊
這波房市修正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:首先,新青安房貸補助政策雖刺激需求,但銀行貸款條件同步緊縮,形成政策矛盾;其次,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直接限縮房貸成數;最後,全球經濟前景不明,特別是科技業景氣波動,影響購屋信心。這些因素共同導致買方觀望心態濃厚,賣方被迫調整價格以促成交易,尤其過去漲幅較大的區域,修正幅度更為明顯。
當前房市修正反映市場正在重新尋找價格平衡點。科技業聚集區因前期漲幅過大,面臨較深調整;而剛性需求強勁的北北桃則展現較強抗跌性。值得觀察的是,這波修正是否會從成屋市場蔓延至預售市場,以及政府後續政策走向。對購屋族而言,市場調整期或許是進場機會,但需審慎評估自身財務能力與區域發展前景,避免追高或誤判趨勢。整體而言,台灣房市正進入新階段,過度樂觀或悲觀都非明智之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