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價失守最後防線!中古屋全面『緩跌』 賣厝阿明:這三區恐成重災區
房價真的開始跌了!最新中古屋房價指數揭露令人震驚的趨勢,全台主要都會區房價已全數跌破去年第二季水準,其中台南市更慘跌至每坪22.53萬元,比去年第二季還低。這波由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引爆的房價修正潮,正從「個案讓利」發展為「全面性緩跌」,尤其新竹、台中、台南三大科技重鎮,更成為這波跌勢的領頭羊。
根據最新數據顯示,全國標準房價已跌至每坪27.52萬元,幾乎回到去年第三季27.32萬元的水準。台北市、台中市更是連續三季走跌,而新竹縣市在短暫站上4字頭後,如今再度跌回3字頭。房仲業者私下透露,這種「價量雙殺」的走勢,與2016年房地合一稅實施時的情況驚人相似,當時房市花了整整三年才完成築底。
這波跌勢與過往最大不同在於「科技新貴退場」
過去支撐新竹、台南房市的科技業買盤,在分紅費用化、全球科技業裁員潮影響下明顯縮手。一位不願具名的代銷業者坦言:「竹科周邊預售案來客量直接腰斬,投資客拋售的物件更讓中古屋市場雪上加霜。」
打房政策無疑是這房市反轉關鍵推手
從限制第二戶貸款成數到取消寬限期,一系列信用管制措施直接掐斷投資客資金鏈。更致命的是,銀行端配合政策緊縮房貸,不僅審核從嚴,放款速度也明顯放緩,導致市場流動性大幅降低。
這波修正出現明顯「區域分化」。台北市精華區因供給稀缺,跌幅相對有限;但過去幾年暴漲的蛋白區,如新北淡海、桃園青埔、台中烏日等地,中古屋價量跌幅都明顯大於平均值。房產專家分析,這種「漲得愈兇、跌得愈重」的走勢,正反映市場在擠壓過去的投機泡沫。
現階段購屋三項關鍵因素:
首先,避免接手投資客大量拋售的社區,這類物件未來可能面臨更嚴重的價格修正;
其次,優先選擇生活機能成熟、供給量穩定的傳統市區;
最後,務必確認自身財務能力能承受可能的繼續下跌風險。
在央行政策不轉彎、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,房價緩跌趨勢可能持續到明年中。但對於真正的自住客而言,與其執著於「猜底」,不如把握這波修正潮,在價格相對合理的時機,挑選適合長期居住的優質物件。畢竟,市場終將回歸基本面,而「住」的需求,永遠是房市最堅實的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