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台空屋率創6年新高 待售新成屋首破11萬宅
內政部最新公布的住宅統計數據顯示,台灣正面臨嚴重的住宅資源閒置問題。截至2023年底,全國低度使用住宅(空屋)數量達91萬4,196宅,占全國住宅稅籍9.79%,創下近6年新高;同時,待售新成屋數量更首度突破11萬宅大關,達到11萬1,085宅,雙雙寫下統計以來最高紀錄。
住宅市場供需失衡
低度使用住宅比率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攀升,較上半年增加0.47個百分點,其中以中南部地區增幅最為明顯。高雄市空屋率增加0.66個百分點居六都之冠,台中市與台南市則各增0.59個百分點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20坪以下小宅的空屋率高達18.16%,5年內新屋空屋率也有22.91%,顯示小坪數產品與新成屋的閒置問題尤為嚴重。
待售新成屋的激增
數據顯示,自2022年第1季以來,待售新成屋數量逐季攀升,2023年第4季更首度突破11萬宅。六都中以新北市2萬542宅最多,主要集中於板橋、新莊、三重與淡水等推案熱區;台北市4,468宅最少,顯示不同區域面臨的庫存壓力存在明顯差異。
內政部積極推動因應措施
部長劉世芳表示,將持續透過「直接興辦、包租代管、租金補貼」三大方向落實居住正義。其中特別鼓勵空屋屋主參與包租代管計畫,每屋每月可享最高1.5萬元所得免稅額度,超過部分還可扣除60%必要費用,希望藉此活化閒置住宅。
空屋現象存在城鄉差距
雙北地區有11個行政區空屋率低於6%,包括新北市板橋、永和等人口稠密區;反觀偏鄉地區,空屋率高於20%的行政區從20個增至31個,新增包括新北市雙溪、金山等區域。這種不均現象也反映在社會住宅的分布上,目前全國逾6成社宅位於低度使用住宅比率較低的行政區,符合人口集中區域的需求。
專家分析,待售新成屋增加主要源自近年建照核發量維持高檔,加上營建工程陸續完工所致。雖然2023年建照量較2022年高峰略有下降,但仍維持在15.6萬宅的水準。內政部特別提醒民眾購屋時應理性評估,避免盲目搶購。
居住資源分配與市場供需問題
在房價高漲的今天,如何有效利用現有住宅資源、健全市場機制,將是政府與民間需共同面對的課題。未來除了持續推動包租代管與社會住宅政策外,如何引導建築開發與實際需求更緊密結合,避免資源錯置,將是改善住宅市場體質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