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氣回流還是曇花一現?台北房市交易止跌但年衰逾四成
台北市不動產市場近期呈現量增價穩的格局。根據最新實價登錄資料顯示,114年4月全市交易量達544件,較3月小幅增加4.41%,終止連續數月的下滑趨勢;然而若與去年同期939件相比,仍大幅減少42.07%,顯示市場尚未完全脫離低迷狀態。在價格方面,全市住宅價格指數微幅上升0.18%至128.62,標準住宅總價維持在2,038萬元,單價每坪64.9萬元,呈現穩定走勢。
從各行政區表現來看,市場呈現明顯分化。交易量增幅最大的大同區較3月增加61.54%,而士林區則減少26.09%,成為減幅最大的區域。在交易總額方面,內湖區以60.25億元高居榜首,大安區26.08億元、中山區22.67億元分居二、三名,而大同區僅4.64億元墊底,區域差異高達近12倍。值得注意的是,文山區交易總額較3月大增43.89%,而松山區則減少28.96%,顯示買氣在各行政區間流動明顯。
進一步分析住宅類型表現,大樓住宅價格指數上漲0.29%至139.5,顯示中高總價產品需求相對穩定;反觀公寓住宅價格指數下跌0.87%至113.17,小宅住宅價格指數也微跌0.31%至129.93,反映低總價產品買氣略顯疲軟。從技術線型觀察,全市和大樓的月線仍維持上漲趨勢,但多數產品的季線與半年線呈現下跌,暗示中長期市場仍面臨調整壓力。
市場專家分析,4月交易量雖較3月微增,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顯著萎縮,顯示當前房市仍處於調整階段。一方面,買方觀望氣氛濃厚,等待價格進一步修正;另一方面,賣方在資金壓力下逐步讓利,促使部分區域交易量回升。這種「量增價穩」的格局,可能預示市場正進入新一輪的價格發現過程。
展望未來,台北房市走向將取決於多重因素。首先,央行的貨幣政策與信用管制措施是否鬆綁,將直接影響市場資金動能;其次,經濟復甦力道與就業市場狀況,將決定購屋需求的實質支撐;最後,即將到來的傳統民俗月,可能為市場帶來季節性影響。對有意購屋的消費者而言,當前市場提供更多議價空間與選擇機會,但需謹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與區域發展潛力,才能在市場調整期中做出明智決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