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土地交易11.5兆神話破滅!建商急縮手 專家警告:這3類地區房價恐崩30%」
近年來在產業發展、台商回流及資金充沛等因素帶動下,台灣房市經歷一波熱潮,土地交易金額更在2024年創下2.56兆元的歷史新高。然而,隨著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實施,市場已出現明顯轉折。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分析,未來3至5年房市將進入價跌量縮的調整期,整體產業將朝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,但期待房價大幅回檔恐怕不切實際。
觀察北台灣土地交易走勢,2016年僅8,132億元,在台商回流帶動下,2018年突破1兆元大關,2024年更達到1.55兆元的歷史高點。其中新北市以5,514億元居冠,台北市、桃園市也分別創下4,026億元與3,926億元的紀錄。莊孟翰指出,這波土地交易熱潮主要受惠於產業擴張需求,但隨著央行限貸令實施,市場已出現明顯降溫跡象。
從全國土地交易數據來看,2019年1.54兆元起步,每年持續攀升,至2024年已累計達11.49兆元。這波資金潮無形中推升了房價,但也埋下市場過熱的隱憂。莊孟翰認為,在當前政策緊縮與市場調整下,除非具備交通建設或產業投資等利多支撐,否則土地價格下跌將是必然趨勢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波土地交易多集中於大型建商,顯示市場已進入汰弱留強的階段。莊孟翰分析,雖然房市走冷可能導致房價逐步下跌2至3成,但在土地成本、營建費用及工資持續上漲的結構性因素下,期待房價回到三年前水準並不現實。未來市場將呈現區域分化,具備產業與交通利多的區域仍具支撐,但過度炒作的地區則可能面臨較大修正壓力。
台灣房市正進入關鍵轉折期,過去靠資金堆砌的榮景已告一段落。莊孟翰預期,這波調整將持續3至5年,市場將透過價跌量縮的自然機制達到新的平衡。對購屋者而言,與其期待房價大幅回檔,更應關注區域實質發展潛力與自身財務規劃,才能在市場調整期中做出明智的購屋決策。這波房市修正,終將促使產業走向更健全的發展軌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