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宅革命來襲!全台每3.3戶就有1戶是25坪以下 建商被迫縮小坪數求生
走進新建案銷售中心,樣品屋的格局越來越迷你,主臥室放不下雙人床、廚房小到只能站一個人——這不是錯覺,而是台灣房市正在經歷的「空間革命」。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,過去10年新增的住宅中,每3戶就有1戶是25坪以下的小宅,15-25坪的產品更佔新增住宅的3成以上。這場「越住越小」的趨勢背後,是房價飆漲與薪資停滯的殘酷現實,迫使建商不得不縮小坪數,只為守住「總價甜蜜點」。
翻開數據,台灣住宅小型化的速度令人咋舌。10年來,15-25坪住宅暴增34.61萬戶,成長幅度是15坪以下套房的4倍多。這種「不大不小」的坪數設計,其實是建商在銀行貸款限制與購屋需求間的精密算計。房產業者透露:「15坪以下很難貸款,但超過25坪又賣不動,20坪左右就成了魔法數字。」
這場空間革命有雙重推力。一方面,新青安貸款催生首購族「先求有再求好」的心態;另一方面,投資客看準低總價小宅的出租效益與學區優勢,讓這類產品在市場上異常火熱。值得注意的是,小宅風潮已從雙北蔓延到全台,台中、高雄的建案也開始複製「北台灣經驗」,將主力坪數壓縮在25坪內。
當「蝸居」成為一代人的共同命運,小宅現象反映的不只是建築趨勢,更是台灣居住正義的困境。專家提醒,購買小宅不能只看總價,更要精算「管理費佔比」與「公設虛坪」,否則可能陷入「買得起卻住不起」的窘境。未來若房價持續攀升,我們恐怕會看到更多「10坪三房」的極限設計,這不是建商的創意,而是高房價逼出的生存之道。
(關鍵數據:全台25坪以下住宅佔比30.27%|10年新增15-25坪住宅34.61萬戶|15坪以下小宅貸款成數普遍僅7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