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  1. 首頁
  2. M-News
  3. M-news

「59年老公寓每坪飆破百萬!台北『老屋鍍金』現象背後的都更博弈」

「59年老公寓每坪飆破百萬!台北『老屋鍍金』現象背後的都更博弈」
M-news 「59年老公寓每坪飆破百萬!台北『老屋鍍金』現象背後的都更博弈」 走在台北臨沂街的巷弄裡,一棟棟斑駁的加強磚造公寓,外牆爬滿歲月痕跡,卻在最新實價揭露中創下單坪102.3萬元的驚人行情,比...

59年老公寓每坪飆破百萬!台北『老屋鍍金』現象背後的都更博弈」

走在台北臨沂街的巷弄裡,一棟棟斑駁的加強磚造公寓,外牆爬滿歲月痕跡,卻在最新實價揭露中創下單坪102.3萬元的驚人行情,比許多新北豪宅還貴。這不是個案,而是台北老屋「越老越值錢」的縮影。隨著全市平均屋齡突破38年,一場關於「土地價值」與「重建期待」的資本遊戲,正在這些看似破舊的建築中悄然上演。 

 

內政部實價資料顯示,臨沂街這兩筆59年老公寓的交易,拆算土地持分每坪高達1,383萬元,幾乎是信義計畫區素地的價格。高力國際分析,這類老宅的價值不在建築本身,而是「重建後的想像」——中正區精華地段土地稀缺,加上周邊仁愛路「致和園」等豪宅案拉抬行情,讓建商甘願以破億總價收購老舊公寓,賭一個未來都更的可能。 

 

但這背後藏著矛盾。台北市高達77.78%住宅屋齡超過30年,每年卻僅約2,000戶能成功重建,按此速度,全市老屋更新完需300年。臨沂街案例之所以特殊,在於其地段稀缺性與建商搶地的雙重效應:巷弄雖窄,卻串聯忠孝、仁愛、信義三大黃金路段,加上周邊已有都更案核定,形成「重建熱區」的預期心理。 

 

當「老屋破百萬」成為常態,反映的已不是居住需求,而是資本對土地的瘋狂競逐。這股熱潮下,真正的贏家可能是握有完整產權的老住戶,但更多分散產權的老公寓,恐陷入「買不起也改不了」的僵局。正如都更專家所言:「台北的老屋傳奇,是一場少數人暴富、多數人等待的漫長賭局。」 

 

(註:臨沂街老公寓交易細節|2102.3/坪、393/坪|土地持分單價1,383/坪|周邊「致和園」豪宅案曾創預售單價百萬紀錄)圖/google map

Message Board
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