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行房貸大塞車!13家銀行撥款卡關 首購族恐陷交屋違約危機
貸款核准了,錢卻遲遲下不來!近期不少購屋族面臨前所未有的房貸撥款困境。根據銀行公會最新資料,全台竟有13家銀行出現房貸「排隊撥款」現象,其中包含6家公股銀行。這波撥款塞車潮源自央行嚴格要求銀行控制不動產放款集中度,導致各銀行不得不緊縮房貸額度,優先處理已核准案件。對於已簽約等待交屋的民眾來說,這意味著可能面臨「核准通過卻拿不到錢」的違約風險,特別是新青安貸款申請者,撥款等待期更可能長達2個月以上。
雖然34家公民營銀行及全國農業金庫都還有房貸承作額度,但包括土銀、合庫、華南等公股銀行,以及台新、永豐等民營銀行共13家機構,都明確表示因案件量暴增,必須採取「排程撥款」措施。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主管透露:「我們現在就像在玩金融版的『搶椅子遊戲』,額度有限但申請案件不斷湧入,只能讓客戶排隊等待。」
根據規定,銀行不動產放款比例「只能降、不能升」,即使目前放款水位仍在央行要求範圍內,銀行仍須自主緊縮以預留緩衝空間。公股銀行尤其謹慎,除優先處理新青安及首購貸款外,更全面加嚴審核標準。兆豐銀行近期就將投資客的貸款成數從7成降至6成,同時拉長審核時間;合庫銀行則要求營業單位明確告知客戶「無法承諾特定撥款時程」。
根據一般買賣契約,若買方無法在約定期限內完成款項支付,最高可能面臨總價15%的違約金。台中一位林姓首購族就遭遇核准通過卻苦等撥款的情況:「我的交屋期限只剩2週,但銀行說還要排1個月,現在每天睡不好覺。」銀行雖建議客戶「多問幾家」,但在整體市場緊縮下,轉貸成功的機率其實有限。
面對這波撥款危機,各銀行採取不同策略
土銀強調仍依「授信5P原則」審核,但承認作業時間可能延長;
華南銀行則建立「急件處理機制」,對於交屋期限迫近的客戶給予優先處理;
彰化銀行更推出「預審服務」,讓客戶在找房階段就能先評估貸款條件。
不過,這些措施仍無法完全解決額度不足的根本問題,銀行主管私下坦言:「除非央行放寬管控,否則下半年情況可能更嚴峻。」
賣厝阿明建議,購屋族應掌握三大原則:
首先,簽約前務必確認銀行撥款時程,最好在契約中加入「撥款緩衝條款」;
其次,優先選擇不動產放款集中度較低的外銀或小型民營銀行;
最後,保留至少2成的自備款緩衝空間,以防核貸成數不足。
這場「房貸塞車」反映央行打房政策與市場現實。對自住客而言,與其被動等待,不如主動調整購屋策略,或許可以考慮「先賣後買」或「延後交屋」等彈性做法。畢竟在政策風向未明的情況下,謹慎規劃才是避免成為房市調節期受害者的不二法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