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貸荒!台幣狂升12%引爆『交易斷鏈』 換屋族苦等3個月拿不到錢
自4月以來台幣強勢升值超過12%,不僅重創壽險業與出口商,更意外引爆嚴重的房貸緊縮危機。現在市場出現詭異現象:屋主急著賣、買家搶著買,雙方卻因「銀行貸不到錢」而無法成交。甚至有長輩為子女置產,付了頭期款後,竟因貸款遲遲不下來,慘賠違約金。這不是個案,業界透露,現在中古屋貸款平均要等1.5個月,換屋族甚至得苦等3個月,整個房市陷入前所未有的「交易斷鏈」狀態。
房貸荒,台幣升值連鎖效應
銀行業者坦言,美元存款因台幣升值大幅縮水,直接衝擊《銀行法》第72條之2的放款上限。尤其5、6月升值加速後,大型行庫的房貸額度幾乎被預售屋交屋潮的「整批型分戶房貸」佔滿,導致中古屋買家被迫「靠邊站」。更糟的是,利率持續攀升,現在連首購族想拿到2.5%利率都得靠關係,普遍已漲至2.7%-2.8%,購屋成本大幅增加。
房仲坦言「有行無市」交易現況
許多交易卡在最後一關:買賣雙方簽約後,卻因銀行遲遲不放款導致違約。最慘的是換屋族,當他們簽下「一年內賣屋」切結書後,審核時間竟比一般貸款多出一倍。業界懷疑,銀行表面收件,實則用拖延戰術讓客戶知難而退。某大型房仲內部統計顯示,因貸款問題導致的違約案件,6月較3月暴增3倍,現在都建議客戶預留至少6個月交易期。
分行經理「搶額度」
某銀行更明訂,簽約前必須先告知客戶「至少要等1個月」,若不能接受就直接拒收。民營銀行也不好過,已有5家以上對合作房仲發出「額度已滿」通知。審核標準更是嚴苛,自由工作者或收入證明不足者,等待期無限延長;就連為節稅刻意低報收入者,現在也自食惡果,在申貸時處處碰壁。
賣厝阿明建議:購屋族應優先選擇「非美元存款比重高」的銀行,避開受匯率衝擊嚴重的行庫;換屋族最好先賣後買,避免陷入「雙頭違約」風險;而首購族則要備足3成自備款,因應可能的核貸成數不足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波危機可能持續到年底,隨著預售屋交屋潮持續,中古屋貸款的排隊時間只會更長。
當銀行額度成為稀缺資源時,購屋不再只是比價格、比地段,更要比「貸款戰略」。對自住客而言,與其冒險簽約後苦等貸款,不如重新審視財務規劃,把握三個原則:「提高自備款、延長交易緩衝期、優先鎖定貸款額度」。畢竟在非常時期,能夠順利完成交易的,往往是最做好萬全準備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