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商觀望、地主變租主!台中重劃區上演『停車場經濟學』
在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與房市冷風的雙重夾擊下,台中土地市場正經歷一場結構性轉變。2025年上半年,台中市土地買賣移轉筆數較去年同期銳減25%,創下近五年新低紀錄。這股寒流不僅凍結了開發商的購地腳步,更催生出一波「以租代售」的養地風潮,讓重劃區的空地搖身變為停車場、連鎖賣場與倉儲空間,形成特殊的都市景觀。
這波養地潮實質是地主在市場寒冬中的應變策略。過去炙手可熱的七期、八期重劃區,曾充斥汽車旅館、高級餐廳等業態,如今這些設施因土地被建商收購而逐漸消失。取而代之的是,南屯單元二、單元三、北屯機捷特區等新興重劃區,近半年來突然湧現大量全聯、麥當勞等連鎖店面與無人停車場。這種產業遷徙現象,反映地主在交易冷清下,轉而尋求短期收益的務實選擇。
實質改變台中的都市空間使用
台中市小型車停車位數量從2023年的14.76萬個,暴增至2025年第一季的18.9萬個,等於平均每季增加約8,000個停車位。這些新增停車場多採用簡易圍籬、碎石鋪面的「暫時性使用」模式,不僅成本低廉,更能隨時因應市場變化調整用途。對地主而言,此舉既能創造現金流(每月每坪租金約300-800元),又能避免被課徵空地稅,可謂一舉兩得。
業界人士分析,這波養地風潮的興起,與當前建築成本高漲、利率攀升、買氣冷卻三大因素密切相關。許多原本計劃推案的建商,如今選擇暫緩開發計畫,導致土地需求驟減。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指出,這只是權宜之計,待政策鬆綁或重大建設利多釋出後,這些停車場與倉儲場地很可能「搖身一變」成為下一波推案熱區。
意外解決都會區停車位不足問題
隨著都市發展與車輛增加,停車位供需失衡本是棘手難題,如今大量私有土地轉作停車場使用,反而在過渡期提供了紓解方案。這種市場自發調節機制,展現了土地使用的彈性與創造力。
台中土地市場走向仍取決於政策與經濟環境變化
短期內,在信用管制未鬆綁、買氣未回溫的情況下,養地模式預料將持續盛行。而中長期來看,隨著14期重劃區、水湳經貿園區等重大建設逐步到位,以及台積電中科擴廠帶來的就業人口紅利,土地市場仍有機會重拾動能。對地主而言,如何在「養地等待」與「即時收益」間取得平衡,將是未來幾年的關鍵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