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  1. 首頁
  2. M-News
  3. M-news

房價漲反成風險!預售屋誤踩豪宅線 央行政策衝擊買方

房價漲反成風險!預售屋誤踩豪宅線 央行政策衝擊買方
M-news 房價漲反成風險!預售屋誤踩豪宅線 央行政策衝擊買方 購買預售屋的消費者正面臨一個始料未及的新風險。立委李彥秀日前在財政委員會質詢時揭露,近期接獲多起民眾陳情,指稱購買的預售屋在交屋時因房價...

房價漲反成風險!預售屋誤踩豪宅線 央行政策衝擊買方

購買預售屋的消費者正面臨一個始料未及的新風險。立委李彥秀日前在財政委員會質詢時揭露,近期接獲多起民眾陳情,指稱購買的預售屋在交屋時因房價上漲觸及「豪宅條款」門檻,導致銀行貸款成數遭砍,造成數十萬至百萬元的資金缺口。這個現象凸顯當前房市波動下,預售屋買家面臨的新挑戰。

 

這項爭議源自中央銀行去年9月實施的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,其中將高價住宅貸款成數從上限四成降至三成。高價住宅的定義為台北市7,000萬元以上、新北市6,000萬元以上,其他地區4,000萬元以上。問題在於,近年中南部房價漲勢猛烈,許多原本非屬豪宅的預售案,在長達2-3年的興建期間因房價上漲,交屋時總價意外跨過豪宅門檻,導致貸款成數被迫下調。

 

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回應立委質詢時表示,已指示銀行局研議解決方案。銀行局長童政彰說明,將先釐清此現象是否為通案問題,並要求銀行在契約履行與法規遵循間取得平衡,提出保障客戶權益的具體做法。現階段銀行多採取與客戶溝通的方式,由財力較雄厚的買方自行吸收差額,因為能夠購買逼近豪宅水準物件的客戶,通常具備一定財務實力。

 

業界人士分析,此現象反映預售屋制度的潛在風險。消費者簽約時認知的貸款條件,可能因市場波動與政策調整而改變,特別是在當前房價快速變動的環境下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這類案例多集中在中南部地區,顯示區域房價上漲已開始產生實質影響,甚至改變了購屋者的財務規劃。

 

針對此問題,金融監理機關面臨兩難。一方面需維持信用管制政策抑制房市過熱的初衷,另一方面又要保障消費者權益。銀行局建議,銀行應主動向客戶說明可能面臨的豪宅條款限制,並提供信貸等其他融通方案。然而,這些替代方案的利率與條件通常不如房貸優惠,對消費者而言仍是一筆額外負擔。

 

這項新興風險提醒預售屋買家,在簽約時應將房價上漲導致貸款條件變動的可能性納入考量。專家建議,購買接近豪宅門檻的預售案時,最好預留更多自備款空間,或與建商協商將總價控制在門檻之下。同時,也呼籲主管機關正視此一制度性問題,在維持金融穩定與保障消費者權益間取得更細緻的平衡。

Message Board
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