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狸樂聚
貸款
房仲
社宅
賣厝阿明Line
收起
  1. 首頁
  2. M-News
  3. M-news

公地放領重啟引爭議:農地保護還是城市發展?專家各說各話 | M傳媒

公地放領重啟引爭議:農地保護還是城市發展?專家各說各話 | M傳媒
M-news 公地放領重啟引爭議:農地保護還是城市發展?專家各說各話  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 總統賴清德日前宣布,將重啟「公地放領」政策,允許農民承租國有耕地後,將其取得私有權。消息一出,...

公地放領重啟引爭議:農地保護還是城市發展?專家各說各話 
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
總統賴清德日前宣布,將重啟「公地放領」政策,允許農民承租國有耕地後,將其取得私有權。消息一出,立刻在農業與房地產圈引發熱烈討論。專家指出,政策雖意在保障農民,但若操作不慎,恐造成農地流失、亂象叢生。

 

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就直言,目前國有農地大多由農民遵規務農承租,若未來轉為私有,可能難避免農地被轉賣、轉租,甚至被業者架設光電板等非農業用途。他強調,「放領地價是按民國七十九年公告土地現值計算,當時多為偏僻農地,如今可能在馬路旁,地價差距大,一旦私有化,農地政策可能全面瓦解,台灣農業恐面臨浩劫。」

 

然而,另一派專家提出不同看法。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徐世勳指出,隨著產業轉型,農地占比早已超過實際需求,當前應思考「農地他用」或「農地釋出」,而非強制農用。他直言,台灣地狹人稠,房價高昂,年輕人連基本休閒與育樂空間都不足,如果政府想改善民生,不如在二線城市或近郊鬆綁農地用途,用於社會住宅或公共設施,而務農並非一定要持有土地。

 

一名農業部退休官員也提醒,公地放領涉及龐大利益,若國土計畫尚未明確,貿然推動恐造成土地零碎化。他指出,台灣農地總面積約七十八萬公頃,但實際投入生產的不到五十萬公頃,仍有二十多萬公頃雖畫為農地,卻未實際耕作。「政府應先盤點農地使用現況、釐清國土計畫方向,再討論是否放領,放領出去就回不來,不能急。」

 

另一方面,也有支持聲音。彩田友善農作執行長楊儒門表示,許多農地長期由農民實際耕作,若有明確耕作事實,還地於民是合理合法做法。過去因丈量不精確或老農不識字等因素,使部分農民失去權益;如今資料清楚,政府應嚴謹核查,確實執行政策,「只要是正確的事,就應該做」。

 

專家分析,公地放領政策涉及農業、土地、都市規劃等多方利益,操作不慎可能帶來農地破壞、土地炒作、國土零碎化等後遺症;但若規劃完善,也能保障農民權益、提升土地利用效率。如何在保障農業與兼顧城市發展間找到平衡,成為政策推行的最大挑戰。

 

公地放領重啟,政策本意良善,但爭議仍多。

農民希望土地可安心耕作,都市與房市需求則要求彈性運用;如何在土地正義、農業保護與社會發展間取得平衡,將考驗政府智慧與執行力。未來幾個月,政策落地的細節與監督機制,勢必成為各界關注焦點。

Message Board

訪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