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都更破防 居民嘆:容積獎勵看得到吃不到
台北市政府為加速危險老舊建築更新,推出「防災型都市更新專案」,提供最高30%的基準容積獎勵。然而,位於松山機場航高限制區的大同區卻面臨特殊困境—由於建築高度受限,許多都更案連基本容積都用不完,30%的獎勵形同虛設,讓當地居民直呼不公平。
航高限制卡死都更 居民有苦難言
大同區因緊鄰松山機場,建築物高度受到嚴格管制,多數區域樓高不得超過40公尺。當地里長表示:「很多建案連基本的容積都用不滿,防災都更的30%獎勵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!」這種情況導致建商缺乏參與意願,居民想重建卻找不到合作對象。
市府承諾檢討 擬放寬建蔽率
面對地方反彈,台北市長在與里長座談時承諾,將責成都發局通盤檢討相關規定。都發局初步規劃,可能參考歷史街區專案的彈性作法,適度放寬建蔽率,讓無法「長高」的建築至少能「長胖」,增加實際使用面積。這項調整預計在今年底進入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程序。
專家建議替代方案
與其堅持容積獎勵,政府更應思考其他誘因,例如稅賦減免或直接補助。不動產開發公會則建議,可建立「容積銀行」機制,讓用不到的容積能變現或移轉,才能真正提升地主參與意願。
居民心聲:我們只想要安全的家
住在50年老舊公寓的林先生感慨:「大家都知道房子不安全,但都更談了10年都沒結果。現在政府給獎勵卻用不到,難道我們就活該住危樓嗎?」這番話道出航高限制區居民的無奈。
政策美意需更接地氣
防災型都更雖是美意,但若無法解決航高限制的結構性問題,政策效果將大打折扣。市府除了放寬建蔽率外,更需思考容積轉換、資金補助等替代方案,才能讓大同區擺脫都更困境,實現真正的居住正義。
隨著年底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展開,大同區都更能否突破現狀,將是觀察台北市都市更新政策是否「接地氣」的重要指標。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