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片屋OUT!危老條例即將改版 151坪門檻上路「鳥籠建案」恐成絕響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全台都更與危老熱潮將迎來重大轉折。內政部近日證實,《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》(危老條例)將於兩年內屆滿落日,目前正加速研擬「2.0版」修法方向,擬定未來申請重建的最小基地面積需達500平方公尺(約151坪),低於門檻的個案將不再享有容積獎勵,只能獲稅捐減免優惠。此舉意味著,近年遍地開花的「紙片屋」、「鳥籠建案」可望走入歷史。
危老條例自2017年上路以來,靠著門檻低、時效快、獎勵高三大誘因,帶動全台重建熱潮。根據內政部統計,截至今年9月,全國已累積近5,000件申請案、核准超過4,600件,成為繼都更條例後最具影響力的都市更新工具。不過,這波「小基地革命」也引發不少都市發展隱憂。
房產達人張惠山指出,危老重建雖成功刺激市場,但副作用也相當明顯。「在台北市,甚至出現基地僅65坪、公設比超過五成、室內僅五坪的極小宅,這些『紙片屋』不僅居住品質低,也破壞都市天際線。」他直言,若不設限,小基地分割開發將使市容零碎化,施工安全與鄰損爭議更難避免。
內政部今年上半年已針對修法舉辦三場「危老條例2.0精進作為座談會」,會中針對「竹籤屋」、「鳥籠建案」等爭議進行檢討。官員透露,新制方向將參考《都市更新條例》,後者目前規範台北市最小基地面積為1,000平方公尺(約302坪)。危老條例未來雖不會拉到同等高度,但500平方公尺門檻幾乎已成定局,可望兼顧都市整體規劃與施工安全。
除基地面積外,修法也將針對使用屬性進行限制。近年有許多單一業主持有的旅館、銀行、百貨等商用建築,透過危老條例獲得重建容積獎勵,被批「走法律邊緣、脫離立法初衷」。內政部表示,危老條例2.0將明定僅住宅用途達總樓地板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案子,才能享受容積獎勵,確保政策回歸原點「讓住得安全、住得久」的本意。
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,危老條例早期帶動了一波申請潮,2020年核准件數甚至突破800件創高峰;但近兩年市場降溫、貸款收緊、小基地整合困難,核准量明顯下滑。「若能將基地門檻訂在100坪以上,將有助於減少零碎化開發,也能降低對都更案的排擠效應。」
隨著2027年危老條例落日倒數計時,各地建商、地主可說「時間就是金錢」。許多開發團隊已加快腳步,趕在新制上路前送件搶獎勵。
「紙片屋」時代或許即將結束,但新的挑戰才正要開始。
當危老2.0拉高門檻、回歸城市規劃本質,未來的台北街景,能否從零碎拼貼走向整體美學,將是都市更新能否真正升級的關鍵考驗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