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稅崩、信貸縮、水電工都比房仲好賺?2025房市進入「全面凍結期」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,今年10月土地增值稅、契稅、房地合一稅三項房地產關鍵稅目全數呈現負成長,其中個人房地合一稅年減幅更高達32.6%,這已是連續七個月出現雙位數衰退。儘管土增稅與契稅的年減幅略有收斂,但整體房市交易動能疲弱態勢未改,反映出央行信用管制政策正在市場發酵,買賣雙方陷入前所未有的價格拉鋸戰。
三大稅收持續衰退的市場真相
財政部公布的10月賦稅統計顯示,土地增值稅實徵53億元,年減24%,這已是連續八個月呈現雙位數負成長。契稅同樣不樂觀,10月實徵14億元,年減4%,同樣寫下連八個月負成長的紀錄。最慘澹的當屬個人房地合一稅,10月實徵44億元,年減幅度高達32.6%,呈現「連續七個月雙位數負成長」的疲弱走勢。
知識傳媒 貸款達人 呂崑富 表示,若從累計數據觀察,今年1至10月全國土增稅實徵淨額572億元,創下2010年以來同期新低,年減23.7%。契稅前10月實徵130億元,年減18.3%;個人房地合一稅累計433億元,年減23.5%。這些數字背後,反映的是自去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,房市買氣持續降溫的現實。
信用管制的深遠影響
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對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。根據市場統計,2025年9月的建物移轉登記買賣棟數僅剩20,039棟,年減幅達32.1%,明顯低於正常年份的月均25,000棟水準。
呂崑富 指出 銀行端的房貸緊縮更是雪上加霜。聯徵中心統計顯示,今年第一季六都房貸核貸件數年減36.3%,台北市平均核貸成數更跌至68.6%,創下近年新低。許多首購族與換屋族發現,即便符合資格,銀行仍可能因房屋條件、個人財務狀況或地段因素,大幅下調貸款成數,甚至直接拒絕受理。
金管會雖已找上八大行庫,明確指示不得以《銀行法》72-2條規定將自主風控作為拒貸藉口,並嚴禁房貸搭售金融保險商品。但業內人士透露,當前市場資金緊縮情況依然嚴峻,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直言:「過去20年沒聽過銀行資金如此吃緊過」。
買賣双方的僵持局面
當前房市最大的問題在於买卖双方的價格認知差距。呂崑富分析,因目前整體來看,建商推案與價格面都不見顯著下調,姿態仍高,僵局在一定程度上較為難解。
市場數據支持這一觀點。政大永慶房價指數顯示,2025第二季全台房價指數下跌1.6%。七大都會區的房價指數均呈緩跌走勢,其中台中和台南下跌幅度最大,分別為2.3%和2.7%。然而,這樣的跌幅顯然不足以吸引買氣回籠。現在買方期待更大幅度的價格修正,但賣方特別是建商,因前期成本高企,降價空間有限,導致交易量持續萎縮。
政策微調與市場展望
近期政府已開始進行一些政策微調。財政部官員表示,在今年9月初新青安貸款排除於《銀行法》72-2之外,以及央行延長換屋族出售舊屋期限等放寬措施後,房市觀望氛圍有稍微緩解。
展望後市,呂崑富認為可觀察12月底與12月中旬的央行理監事會議有無跟進美國降息,或是因應明年地方縣市長選舉,政府與央行在房市政策上是否有所變動或放寬。
但多數專家對短期市場仍不樂觀。
考慮到銀行房貸緊縮和選擇性信用管制目前尚無停歇和調整的跡象,以及未來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,房市交易量將持續保持量縮格局。推估2025年全年交易量約27.2萬棟至27.9萬棟之間,恐跌破28萬棟大關。
台灣房市正在經歷一場結構性調整,三大房地稅收連續負成長不僅是數字下滑,更是市場信心萎縮的寫照。隨著買賣雙方的價格拉鋸戰持續,以及信用管制政策的深遠影響,房市短期內難見明顯回暖。未來市場何去何從,將取決於買方對價格的期待、賣方對成本的堅持,以及政府在政策上的拿捏,三方博弈結果將決定這場房市寒冬何時才能迎來春天。
知識傳媒 貸款達人 呂崑富
「房屋貸款知識家」平台創辦人/資深貸款顧問
深耕房產與金融領域多年,擅長房貸優化、資產規劃與解決各類貸款難題
知識傳媒 貸款達人 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oannews82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金融菁英徵集令
賣厝阿明 知識+ & 知識傳媒
聯手出擊 攜手號召!!
雙平台合體 廣邀金融菁
不論您來自銀行、壽險、租賃
或任何貸款相關領域
都歡迎填寫表單
留下你的優勢與特色
未來媒合需求時
你將有機會成為第一線推薦人選!
立即填寫表單
https://forms.gle/agoaBxDiEtGwbp8EA
歡迎轉發分享
讓更多優秀承辦被看見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