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生活費連8年調升!2026年報稅「減稅小確幸」估200萬戶受惠
2026年報稅季將迎來減稅利多!行政院主計總處昨(15)日公布2024年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達35.6萬元,依《納稅者權利保護法》計算,2025年「基本生活費」預計調升至21.3萬元,較去年增加3,000元,創下連續8年調升的紀錄。這項調整將於明年5月申報綜所稅時適用,預估全台逾200萬戶家庭受惠,尤其扶養人口較多的家庭減稅效果更顯著。
基本生活費的調整機制,是依據主計總處公布的「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數」60%計算,2024年該數據成長至35.6萬元,使得2025年基本生活費從21萬元上調至21.3萬元。財政部試算,以四口之家為例,若適用5%稅率,明年報稅可省600元;若適用12%稅率,則可節稅1,440元;而高所得家庭若適用20%稅率,更可少繳2,400元。
然而,這項「減稅紅利」並非人人有感。單身且無扶養親屬的納稅人,由於免稅額(9.7萬元)加標準扣除額(13.1萬元)合計22.8萬元,已高於基本生活費21.3萬元,因此無法額外減稅。此外,2025年因應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上漲,免稅額、標準扣除額等項目同步調升,可能部分抵銷基本生活費的減稅效益。
《納稅者權利保護法》自2017年實施以來,基本生活費已從最初的16.6萬元逐步調升至21.3萬元,累計增幅達28.3%。這項制度的核心精神,是確保國家不會對民眾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課稅,尤其對多口之家、中低收入戶更具實質幫助。
儘管基本生活費調升帶來的減稅金額看似不大,但在通膨壓力未消、民生支出持續增加的環境下,仍為民眾帶來一絲喘息空間。財政部預計年底正式公告最終金額,屆時納稅人可透過試算系統精準評估自身受惠程度。隨著稅制逐年優化,如何讓減稅利益更公平分配,將是政府持續面臨的課題。圖/google 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