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店公崙都更4度流標,市府提解方
新北市新店區公崙市民活動中心周邊的都更案,自2021年啟動招標以來已歷經4次流標,成為當地居民與市府頭痛的難題。這塊鄰近安坑國小、森林公園的基地,雖具備公共設施完善優勢,卻因山坡地建築限制、容積效益不足等問題,讓建商望之卻步。如今市府承諾4月重新招商,能否突破僵局,關鍵在於「法規彈性」與「財務誘因」的平衡。
山坡地魔咒:容積與坡度的雙重限制
該都更基地現況為30年以上老舊公寓與狹窄巷道,最大痛點在於「山坡地開發管制」。現行法規不僅限制建築高度,更因坡度計算方式導致實際可建樓地板面積縮水。據悉,有建商評估後發現,扣除公設與回饋空間後,可分回銷售的坪數難以覆蓋成本,甚至直言:「容積換算下來,每坪成本比周邊新案行情還高。」
居民陳情指出,現有活動中心已是社區長者日間活動、災時避難的重要據點,若都更持續延宕,不僅居住安全隱患未解,更錯失整合周邊私有地、新增日照與托幼設施的契機。
市府解方:4月新招商案的三大調整
面對藍綠議員齊聲要求檢討,財政局提出具體改善方向:
設計彈性化:放寬建築配置限制,例如調整量體分布或開放複合式設計
負擔合理化:重新計算共同負擔比例,降低廠商需無償提供的公共設施比例
財務模型優化:參考市場行情修正權利變換條件,增加可售坪數效益
專家建議:跨局處整合突破僵局
不動產顧問建議,此案需跳出傳統都更思維:
引入社宅元素:結合中央「社宅包租代管」資源,提高開發商長期收益
鬆綁山坡地認定:參考台北市「陡坡專案」經驗,爭取局部放寬高度限制
預招商機制:先徵求民間提案再訂招標條件,避免與市場需求脫節
當地里長坦言:「我們要的不只是新大樓,而是能解決長照、托育的共生社區。」隨著4月新版招商啟動,這場延宕3年的都更馬拉松,能否跑出符合居民期待與市場現實的雙贏方案,將成為新北市公辦都更的指標性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