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義農地爆違法填土危機!地主恐賠上百萬清運費還被追稅 | M傳媒
【M傳媒房產中心/專題報導】
近來南部地區的農地不太平,一些看似在「整地」的田區,其實暗藏廢棄物回填陷阱。嘉義縣環保局近期查出多起非法填土案件,不肖業者以「免費填土」、「幫整地」為由,實際卻趁機傾倒營建廢棄物或不明雜土。這不僅嚴重破壞土地環境與水源,還可能讓地主背上天價清運費,更慘的是,農地一旦被認定「非農業使用」,稅務單位還會改課地價稅,形同被「雙重處罰」。
嘉義縣環保局表示,今年已受理超過117件疑似非法填土案件,其中有13件確認涉及廢棄物違法棄置,並移送司法偵辦。環保局指出,這些「黑心填土」通常混入營建廢料、木屑、塑膠殘渣等廢棄物,一旦滲入地下,恐污染土壤與地下水,對農業生產與公共安全造成長期危害。
環保局長張輝川提醒,農民與地主在回填土地時,一定要查明土方來源是否合法,並要求填土業者提供「隨車證明文件」。他強調:「不要貪便宜、不要相信免費,這些『免錢的好康』最後都會變成一筆大災難。」若被查出夾帶廢棄物,不僅需面對刑事責任,還得自掏腰包清除與運送這些非法廢料,動輒上百萬元起跳,得不償失。
除了環保問題,還有稅務風險悄悄浮現。高雄市稅捐稽徵處提醒,依《土地稅法》第22條,農業區土地若遭傾倒廢棄物,導致無法作農業使用,等同變更為非農地用途,稅捐單位可改課「地價稅」。換句話說,本來因屬農地免課地價稅的田地,若被認定違法使用,就會喪失田賦資格,地價稅每年多出數萬元甚至更多。
稅務專家補充說明,如果地主能在事後清除廢棄物、恢復農業使用,當年度仍可向稅捐機關申請恢復田賦,但過程繁雜、時間漫長,光清運與復育費用就足以讓人吃不消。
目前嘉義縣環保局已與檢調、警方合作,針對疑似非法回填熱區展開聯合稽查,秉持「零容忍」原則,嚴懲不法。環保局也呼籲農民鄉親,若發現有怪手或大卡車夜間偷倒廢土,應立即通報環保署或警政機關,避免整片農地被毀壞後才後悔莫及。
M觀點:
這起違法填土事件,其實揭露了農地管理的一大盲點,當地價高漲、土地利用轉型加速,不肖業者就趁亂鑽漏洞,把農地當成「廢土回收場」。然而,最終受害的往往不是那些黑心業者,而是單純想「整地」的地主與農民。土地是農業的命脈,環保與稅務兩端的風險都在提醒我們:農地不是想怎麼用就怎麼用。合法來源、合格文件、合乎使用,才是守住土地價值與生態安全的唯一出路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