碩士新鮮人買房攻略!月薪5萬如何買1500萬房?專家揭『貸款陷阱』千萬別踩
網友剛從研究所畢業,下個月即將進入百大企業,手上存款約200萬元,看到一間總價1,500萬元的預售屋,計畫貸款8成並兩年後交屋。由於分紅制度要兩年後才領滿,屆時年薪可達250~300萬元,但交屋時能提出的財力證明僅有底薪與未領滿的分紅扣繳憑單,這讓你對貸款成數、房價走勢,以及預售與成屋的選擇感到猶豫。
房市下修是否急著買?
依金管會與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,近年政府針對房市已施行多波信用管制與預售屋管理,例如限制第二戶房貸成數、加強實價登錄揭露等。在景氣與高利率環境下,部分區域的成交價確實出現鬆動。不過,房價下修的幅度與時間點並非全國一致,核心地段或交通建設受惠區跌幅有限,邊陲地段則壓力較大。
中肯看法:如果網友購屋目的是自住、且地段是你長期生活圈,即便房市有短期波動,長期影響有限;但若目的偏投資或短期轉手,在當前市場下修氛圍中確實不需急著入場,觀望半年至一年可降低買在高點的風險。
交屋時的貸款風險
根據《銀行法》與金管會「不動產授信業務辦法」,銀行核貸會以交屋當下的收入、信用、負債比等為依據。預售屋雖在簽約時不必立即申貸,但交屋前仍需重審財力。如果當時網友的底薪不高,且分紅尚未入帳,扣繳憑單上的所得金額不足,銀行可能評估還款能力不足而降低成數,例如從8成降至7成或更低。
重要提醒:
若成數降低,需短時間籌足差額,壓力會很大。
預售期的就業或收入變動(包括離職、薪資下降)都可能影響核貸結果。
銀行核貸並非看「未來的可預期收入」,而是依已實際入帳的收入與財報紀錄。
預售屋 vs 新成屋
預售屋:優點是付款分期,前期壓力小;缺點是交屋時需重新審核貸款,且有建商施工與交屋品質風險。房市下修時,交屋前價格可能低於成交價,影響轉手價值。
新成屋/中古屋:貸款審核在購買時即完成,可鎖定成數與利率,避免未來收入變動的風險,但須一次準備頭期款與稅費,資金壓力大。
依網友的條件:預售屋雖方便前期資金規劃,但因你的收入在交屋前尚未完全體現,貸款風險較高;新成屋雖一次資金需求大,但可以立即確定貸款條件,風險可控。
提升信用分數與貸款條件的方法
在台灣,銀行核貸除看年收入,也會依《銀行信用評分制度》檢視你的信用狀況,包括聯徵紀錄、負債比與還款紀錄。
想在兩年內提高貸款條件,可採取:
按時繳清信用卡與任何貸款,維持零遲繳紀錄。
適度使用信用卡並保持良好循環紀錄,建立信用歷史。
避免短時間申請過多貸款或信用卡,減少聯徵查詢次數。
積極儲蓄並累積穩定存款流入,增加與銀行往來紀錄。
以網友的狀況來看,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交屋時的貸款成數與核准條件,而非眼前的頭期款。若堅持買預售屋,建議與銀行先簽「貸款成數預審」,並保留額外資金因應成數下修的差額;若想降低風險,可改找新成屋或中古屋,一次鎖定貸款條件,避免未來收入尚未完全體現時被銀行調降成數。至於房市下修的觀望與否,取決於網友是否為長期自住,以及能否承受短期價格波動的心理與財務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