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抱歉!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,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,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
貸款
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
驗屋
社宅
裝修
  1. 首頁
  2. M-News
  3. M-news

「房子沒了還要賠錢」 換屋族陷600萬資金缺口困境

「房子沒了還要賠錢」 換屋族陷600萬資金缺口困境
M-news 「房子沒了還要賠錢」 換屋族陷600萬資金缺口困境 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實施即將屆滿一年,配合房貸總量管制措施,讓房市買氣從炎夏直接進入寒冬。換屋族成為最大受害者,面臨最高600萬元的...

「房子沒了還要賠錢」 換屋族陷600萬資金缺口困境

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實施即將屆滿一年,配合房貸總量管制措施,讓房市買氣從炎夏直接進入寒冬。換屋族成為最大受害者,面臨最高600萬元的資金缺口,甚至可能陷入「房子沒了還要賠錢」的困境。

中央銀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實施即將滿一週年,這項被業界稱為「史上最嚴」的房市調控措施,配合銀行房貸總量管制,已讓市場買氣從高峰急速冷卻。最令人擔憂的是,許多換屋族和已購屋者正面臨龐大的資金缺口危機,甚至可能因無法補足貸款差額而違約賠償,陷入「房子沒了還要賠錢」的艱難處境。

 

管制措施疊加效應 換屋族首當其衝

這波信用管制對房市衝擊最深的是第二戶買家和換屋族。根據新規,第二戶房貸成數從未管制前的最高7成,直接下調至最高5成。以總價3,000萬元的房屋計算,貸款額度從2,100萬元大幅縮減至1,500萬元,產生高達600萬元的資金缺口。

雖然央行提供換屋族簽署切結書的解決方案,承諾一年內賣掉舊屋即可維持原有貸款額度,但實務上卻面臨執行困難。多數銀行的房貸水位已接近自行設定的警戒線,加上追蹤換屋切結案件需要額外行政成本,導致銀行更傾向於直接放貸給首購族,使得換屋族的處境更加艱難。

 

鑑價與核貸矛盾 產生資金缺口難題

更複雜的是,市場出現「鑑價取其高、核貸取其低」的奇特現象。以新竹縣竹北市為例,有換屋族在2021年以3,000萬元購買預售屋,當時預期可貸款7成(2,100萬元)。但到2025年交屋時,該屋市場行情已上漲至4,000萬元,銀行鑑價認定超過豪宅限貸門檻(4,000萬元),只能放貸3成。

然而矛盾的是,銀行最終核貸金額不是以鑑價4,000萬元的3成(1,200萬元)計算,而是回歸最初購屋總價3,000萬元的3成(900萬元),導致出現1,200萬元的巨大資金缺口,相當於只能貸到鑑價行情的2.25成。這種做法雖是部分銀行的內規,卻讓購屋者陷入財務困境。

 

四重卡關 房市陷入惡性循環

當前房市正面臨四道「卡關」難題。首先是第二戶貸款成數降至5成,換屋族首當其衝;其次是疫情、缺工及原物料上漲導致預售案交屋延後,正好碰上房貸緊縮期;第三是房價快速上漲,許多住宅交屋時鑑價行情跨越豪宅門檻,貸款成數再受壓縮;最後是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正案禁止預售屋轉售,購屋者無法轉約只能選擇解約。

這些因素相互叠加,造成市場買氣極度冷清。買方不是擔心申貸成數不足,就是觀望房價修正空間,形成惡性循環。時間拖得越久,市場生存壓力只會更加沉重。

央行信用管制的初衷是抑制房市過熱,防範金融風險,但實施週年後卻出現許多非預期的後果。換屋族成為最大受害者,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和違約風險。而「鑑價取其高、核貸取其低」的矛盾現象,更讓許多購屋者陷入財務困境。

 

房市政策需更細緻的執行方案

單純的信用管制雖然可以冷卻市場,但也可能誤傷正常的換屋需求和自住購屋者。未來政策調整時,應考慮建立更完善的過渡機制和例外條款,避免對真實居住需求造成過度衝擊。對購屋者而言,在這個政策過渡期,更需要謹慎評估自身財務能力,並在購屋前與銀行充分確認貸款條件,避免陷入資金缺口的困境。只有政策與市場找到新的平衡點,房市才能健康穩定發展。

M傳媒 https://94m.com.tw/ 

Message Board

訪客